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山西: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6-06-01

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研讨会上的发言

山西省省长助理   刘维佳

200661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山西乃至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天,水利部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主持召开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围绕着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充分表明了国务院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各有关方面寻求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愿望和要求。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水资源专家,相信大家对山西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一定有独到的见解。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受山西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委托,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做一简要介绍,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意见。

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恶化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省份。据2003年完成的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19562000年系列全省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按照2000年山西省总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82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严重缺水界限;耕地面积6499万亩,亩均水量19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水资源持续衰减,缺水问题突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进入一个较长的枯水期,降水量、河川径流量、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我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表明,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508.8毫米,比1982年第一次水资源评价的534毫米减少了4.2%;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比第一次评价142亿立方米减少了12.9%

同时,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农业、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需水量不断增加,缺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省城市居民人均生活供水量每天只有81,为全国平均值的6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供水量每天只有35,为全国平均值的50%;水资源短缺导致很多工业项目不能上马建设;农业灌溉保证率低,18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中,年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400万亩,其中多数农田每年只能浇一两次水,能够适时适量灌溉的只有600多万亩。

二是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恶化。由于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已经成为我省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供水由1980年的44.7%提高到2000年的58.2%。实际开采量占到可开采量的77.42%。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全省年超采地下水7亿立方米,其中6.6亿立方米分布在人口、城镇、经济高度集中的盆地地区。超采区面积达到6561平方公里、占盆地区总面积的25%。严重的超采导致了超采区面积逐年扩大,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我省著名的晋祠“难老泉”以及兰村泉已经断流,娘子关泉流量由60年代的15.75立方米/秒下降到2000年的7.58立方米/秒,辛安、神头等大泉流量也明显减少。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是造成水环境恶化一个主要原因。生产一吨煤破坏2.54吨水资源,每年矿井排水达10亿立方米左右。采煤排水不仅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而且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衰减,水资源遭受污染。

三是水污染严重,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现状全省年入河污废水达到8.12亿吨,处理能力不到排放量的45%,实际处理利用量仅为10%。大量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水质严重污染。全省受污染河长3753 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67.2%;全省盆地浅层地下水的60%受到污染,个别岩溶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日趋严重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致使水环境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威胁到城乡居民的用水安全。

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是山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今年317日至19,在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之际,温家宝总理就亲临我省进行视察,并就解决我省缺水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山西最大的制约因素在水。要研究长期解决水资源贫乏的治本之策,把水利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地位。工业、农业都要节水,全社会都要落实最严格的节水措施。”家宝总理这一重要指示,为解决山西的缺水危机指明了方向,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要破解山西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难题,必须围绕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两方面下功夫,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洪减灾和水电水产等七个方面工程建设,为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重要条件、提供保障。

(一)大力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目前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中东线引水工程没有惠及山西,山西只能着眼于充分开发境内水资源和加大利用黄河干流水源。山西水资源总体上虽然呈衰减趋势,但部分山区河流还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19802000年全省河流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48.27亿立方米,占同期地表水资源量的66%,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的滹沱河山区、漳河山区以及黄河流域沁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分别达到8.51亿立方米、6.07亿立方米和7.87亿立方米。因此,在境内沁河、滹沱河、漳河等几条山区河流上建设骨干控制性工程,增加调蓄能力,是缓解我省缺水危机的重要举措。正在建设的沁河张峰水库,建成后每年可供水1.9亿立方米;滹沱河坪上水库,每年供水1亿立方米;位于浊漳河干流的吴家庄水库,每年可供水1.52亿立方米。万家寨引黄北干线工程,供水能力5.6亿立方米,可持续支持桑干河沿线的大同、朔州市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作为首都的战略后备水资源。这些水源工程建设需要继续得到中央有关部委和专家的重视和支持。

(二)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常抓不懈,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约用水是缓解我省水资源紧缺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十一五”期间,山西将以建立节水型社会为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四项措施:

一是把农业灌溉作为节水的重点来抓。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我省现状农业年用水42.8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3,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潜力较大。一方面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与降水量分布较适应的作物,减少灌溉需水量。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注重效益的原则,把减少渠系输水损失与减少田间用水损失相结合,水利节水措施与农业节水措施相结合,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灌溉效益。到2010年,我省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从0.46提高到0.56,农业用水保持稳定,实现零增长。

二是大力提高工业节水水平。山西省工业结构属于高耗水、高污染型,且以矿产资源加工行业为支柱,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水浪费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现状,我省工业节水要从水资源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出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展节水环保型产业,重点是限制高耗水产业,关闭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与此同时,要推进生产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化,大力推进电力、冶金、煤炭、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改造生产技术和工艺,大幅度降低工业万元GDP耗水量,提高重复利用率。到2010年,通过节水改造和调产,将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由187立方米降到1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是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要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搞好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的节水和中水回用,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要积极推动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建设,使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环境用水、绿化灌溉、工业冷却和清洁用水等。努力建立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供应的体系和机制。“十一五”期间,我省计划建设的城市污水厂设计总日处理能力120万立方米,每年可以提供处理后的中水1.5亿立方米以上,可用于火力发电、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用水。

四是完善节水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严格的节水政策措施,鼓励节约用水,惩罚浪费行为。要逐步提高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通过经济杠杆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要积极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抓紧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晰初始水权,进行初始用水权分配,合理确定各级各类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二套指标体系,控制用水增长,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这次会议对于加快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中央各部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切实解决我省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