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强调要以民生水利为重点扎实做好2008年水利工作。他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的八项重点工作。
他指出,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奥运会之年,做好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各项水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他强调,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解决好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是中央的重托,是群众的期盼,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就是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去年入秋以来,全国大部分江河来水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旱情较为严重。目前一些地方旱情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冬春抗旱形势严峻。同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多雨区将位于华南至江南南部、黄淮至华北西部,长江、黄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影响我国的台风强度较强,东南沿海地区有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因素复杂,其他江河也存在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主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早准备、早部署,加大汛前检查力度,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握工作主动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水情、雨情、旱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增强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精度。要认真做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库、中小水电站和工矿企业的安全度汛工作,强化山洪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要抓紧对现有供水和灌溉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和改造,搞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强化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提高抗旱能力和减灾效益。
第二,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党中央、国务院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极为重视,明确提出在三年内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我们要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要抓好投资落实。今年中央基建投资将安排50亿元用于422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财政资金也将大幅度增加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专项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省级投资力度,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抓好责任落实。严格按照水利部与地方政府签订的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县市、每座水库、每个重要环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具体人员,实行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三要抓好前期工作。上半年要全部完成安全鉴定核查和初步设计工作,最迟要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审核审批。四要抓好建设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进度和安全。五要抓好资金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六要抓好工程验收。小型项目原则上应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1年内完工并验收,及时发挥效益。
第三,全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今年中央继续投资64亿元,加上地方配套72.4亿元,计划解决32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氟砷超标地区686万人、苦咸水地区580万人、血吸虫病疫区159万人、其他缺水地区1780万人。地方要及时足额落实好配套资金,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加快前期工作进度,选好供水水源,定好工程型式,合理确定规模,优化工程布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安全。要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管理维护,保障良性运行。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示范县建设。
第四,继续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淮河治理,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在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力争尽早启动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通道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新3项工程和其他治淮工程。全面实施太湖水环境治理,适当扩大引江济太规模,加快流域引排骨干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施。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加快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恢复和改善生态,保护民勤绿洲。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大蓄滞洪区、重点堤防、控制性枢纽、河湖整治等建设力度。加快在建重点防洪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小浪底、大隆等重点工程验收,抓紧开工一批新项目。制定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规划,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加大水利扶贫和援藏工作力度。
第五,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两改一提高”的要求,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年内完成20~30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切实加强灌区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近期将对全国300多处大型灌区开展全面检查,对建设管理问题多、改革进度慢的灌区进行重点整顿。加快建成大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加大粮食主产区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力度。大力推广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00万亩。着力做好中部地区49座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作。抓住冬春有利时机,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编制和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各地要尽快出台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第六,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继续推动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组织开展跨省区河流水量分配试点,年内编制完成主要江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方案。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推进节水产品认证工作。继续扩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范围,新增30个全国试点。实施向北京应急供水、珠江压咸补淡,确保重点城市的供水安全。实施引黄济淀生态补水,恢复和改善生态。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监控管理系统。完成全国重要江河水功能区划审查报批工作,公布第二批全国重要水源地名录。开展地下水取水工程普查,编制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建立健全涉水公共安全事件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机制。
第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全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8万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4.8万平方公里,实施生态自然修复3.2万平方公里。正式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综合整治专项工程。继续做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区和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等重点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完成黄河中游1100座淤地坝建设任务,全面推进珠江上游100个县的石漠化治理。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继续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封育保护,搞好牧区水利。完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缓批、限批措施,对重大违法案件进行曝光,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上半年向国务院报送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认真做好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后续工作,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行动。积极推动资源、能源富集地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防治的新机制。
第八,进一步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现电气化建设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做好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工作,实现新增代燃料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代燃料人口16.9万户63.6万人,编制好2009年以后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加强农村水电开发建设监管,进一步整顿“四无”电站,科学有序发展农村水电,年新增装机保持在400万千瓦左右。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完成调查评价工作,抓好农村水能资源规划试点,推进水能资源开发使用权有偿出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