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厦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2007-09-28

    6月15日,我市在汀溪水库召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验收会议,对全市5个水管单位改制工作进行总结验收,验收工作的顺利结束,为我市水管单位改制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率先全省完成改革验收工作。省水利厅验收检查组对我市改制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厦门开了个好头,形成了一个验收范本,使其在全省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全市涉及改革的单位有5个,改制单位虽少,但所涉及的水利工程数量不少,且大部分都是骨干工程,其中有中型水库4个、小(1)型水库2个、大型灌区2个、供水工程1个,人员编制总数385个,现有在职人员268人,离退休人员98人,全部都是事业性质自收自支单位。主要承担防洪(潮)、排涝、灌溉、蓄淡养殖和供水等功能,与厦门特区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但旧的管理体制与飞速发展的特区经济不相适应,农业水费逐年下降,近年几乎无偿灌溉,不稳定的财务收支结构,造成水管单位职工收入没保障,队伍不稳定,工程效益也不断衰减。

     按照省政府《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各涉改单位认真开展各项相关工作,积极做好业务培训、调查摸底、两项经费测算等基础性工作。依据 “两费”测算成果及部、省相关标准,各涉改单位于2005年初完成了本单位的《改革方案》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定性、定编定岗。

    与此同时,市、区水利部门积极与编制、财政等部门进行多方协调磋商,取得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通过近二年的不懈努力,2006年底,我市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全市5个单位的改制工作按单位现状分三种类型开展:

     (一)集美杏林湾水库管理所按工程的功能划分,应是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但长期以来,却将其定性为自收自支单位,致使管理所工程养护经费不足,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经多方努力,2004年9月27日,集美区编委正式发文(厦集编委〔2004〕47号)将原杏林水利工作站和杏林湾水库管理所合并,成立“两湾(杏林湾、马銮湾)水利设施管理所”,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维修养护经费由财政全额核拨,纳入市、区财政年度预算。

    (二)策槽灌区管理处和小坪水库管理站的改制由同安区编办2006年12月行文(厦同政专纪〔2006〕113号)批准《改革方案》,重新核定编制分别为15、10人,多余人员不分流,自然减员。性质虽保留自收自支,但人员经费不足部分由财政补差,2007年补差额分别为90、40万元,维修养护经费由财政全额核拨,纳入市、区财政年度预算。

    (三)汀溪水库管理处和同安供水管理所合二为一。既有利于汀溪水库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又能更好地协调跨区调水,提高供水保证率。2006年6月市编办下文(厦委编〔2006〕39号)批准两单位合并方案,名称定为厦门市汀溪水库管理处,机构规格升格为副处级。保留自收自支事业性质,核定编制137人,多余人员不分流,自然减员。两项经费全部落实,其中维修养护经费由财政全额核拨,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另经争取,汀溪水库53名离退职工的退休工资除社保发给外,按事业单位退休标准的不足部分约140多万元由市财政负责补差。从而稳定了队伍和人心,改革得到了全体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归纳起来,改革的主要成效如下:

    1、精简机构和编制。将原来5个管理单位整合成4个(2个垦区管理单位合并成1个,定性为纯公益性),水库和灌区3个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并将汀溪水库管理处由同安区管收归市管,并升格为副处级;5个单位原有366人,重新核定编制183人,实行岗位聘任制。

    2、财政补偿到位,“两项经费”全部落实。对纯公益性单位实行全额拨款;对准公益性单位实行差额拨补,4个单位仅基本支出每年就拨补394万元(改革前均不负担)。工程维修养护费按计划全额拨给,这两年共核拨1739万元,满足了工程维修的需要。

    3、人员不分流,保持队伍安定。超编人员符合内退条件的办理内退,其他按自然减员,只退不进,没有分流就业压力。

    4、职工社保全部落实。特别是汀溪水库管理处收归市管后,职工社保关系也随之转移,转移后实行企业标准,为保持原有事业标准不变,市财政每年拨给140万元用于补差,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

    5、人员竞聘上岗。为保持管理队伍较高的素质,实行竞聘上岗,并实施培训再提高计划。

    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符合省政府的要求,解决了水管单位长期困扰的体制问题和职工的后顾之忧,经费落实,人心稳定,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产生了新动力,职工满意,管理单位出现了新局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我市能够较快地完成改制任务,主要有以下体会和做法:

    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国务院、省政府两个文件出台后,我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分管市长亲自抓,多次主持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我市改制对策,并责成一位秘书长专门跟踪和协调此项工作。各涉改区也多次专门召开区常委会全力促进本区改制,市、区编制、财政部门极力配合,经常深入水管单位调查研究,并来回和我局协调磋商,加快了改制工作的进度。

    2、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级水利部门和各涉改单位在认真领会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培训学习、收支测算、分类定性和定岗定编测算等工作,涉改单位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市、区领导沟通汇报。

    3、树立典型,带动其他。水管改制在我市乃至全国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万事开头难。我市决定先从集美杏林湾水库改制开始,结合集美区正在进行的全区事业单位改革,利用国务院文件,我局领导积极主动与集美区政府领导沟通协商,2004年底,杏林湾水库率先全市完成改制。这一典型的树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同安区影响感触很深。很快,同安区也把这项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

    4、坚持以人为本,谨慎制定方案。改制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最难的就是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所在。我市水管单位大部分职工都在水利战线上工作了很长时间,有些一辈子都献给水利事业,而且热爱水利事业。本着稳妥、慎重的原则,以维护职工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我局领导积极与各政府部门协调,完善了水利部门提出的改制方案。实现了人员不分流,社保全部落实,人员经费补助到位,体现了改革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有待深化改革和遗留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养分离要进一步深化,养护经费要进一步落实。现阶段,各单位虽然都成立了维修养护队伍,但其人员及职责应进一步完善;分阶段、分步骤、按要求实施管养分离,并最终实现养护队伍专业化、社会化。各级财政应按国务院、省政府文件要求,拨给各水管单位的工程养护经费要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单独列支。

    二是水价改革要持续推进,水费计收机制应进一步完善健全。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以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大部分水管单位养殖用水、农业水费无法到位,应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养殖、农田灌溉用水的大量浪费。

    三是要以改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要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三项制度”,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用水需要。同时,要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水质监测与通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是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科学设岗,公开招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五是有条件的水管单位应积极推进所管辖水利工程的定权划界工作。

    六要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主管部门和各水管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职工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整体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9月28日

作者:
SRC-102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