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赵勇作典型发言
深化改革 规范管理
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
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委直管工程有堤防2290km、河道整治工程12800多道坝段、各类水闸160多座以及三门峡、故县两座大型水利枢纽。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截至2006年6月30日,黄委所属75个水管单位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改革完成后,黄委继续按照国务院水管体制改革的精神及水利部建管司的部署,着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黄河工程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合同管理,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水管体制改革试点的同时,黄委即着手开展了新体制下运行机制的研究,并在改革完成后,率先建立了一套与新体制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为确保新机制的平稳运行,先后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工程管理责任主体进行了界定,对合同管理、养护标准、质量控制、竣工验收、经费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如为加强合同管理,黄委制定了《日常维修养护合同示范文本》和《维修养护专项合同示范文本》,在合同签订时,采取“1+x”模式,即堤防、河道整治、水闸工程日常维修养护分别签订1个年度合同;对工程量较大的水毁修复、道路整修、坝坡整修等实物工程量集中或技术要求较高的维修养护项目实行专项管理,签订若干个维修养护专项合同。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对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广大一线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对新的运行机制适应性进一步增强,黄河工程管理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2、构筑标准体系,实施量化考核,为规范化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长期以来,黄委各级管理部门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开展工程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截至2007年底,经水利部考核确认的国家一级水管单位共有10个,国家二级水管单位共18个。水管体制改革后,为进一步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我委在对以往管理办法和标准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按照“标准要统一,管理要规范,定额要严格,操作要精细”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了堤防、河道整治、水闸工程及内业资料的管理与考核标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工程管理“4+1”标准体系。新的黄河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对堤防、河道整治、水闸工程各部位的管理提出了详细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工程的保护、现代化建设以及内业资料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引导黄河工程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严格管理程序,规范养护行为,促进工程管理有序开展
按照新体制下工程管理工作流程,紧紧抓住工程管理规划、工程普查与实施方案编制、合同签订、质量监督、监理、竣工验收、内业资料管理等主要环节,严格管理程序,强化全过程监督管理。
首先,按照统一部署,各水管单位依据新的工程管理标准,在对所辖工程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工程维修养护三年规划,已建成标准化堤防的县局进行了堤防整体工程管理设计。在此基础上,各水管单位在每年8、9月份编制次年工程维修养护年度实施方案。依据审批的年度实施方案,由各水管单位与养护公司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其次,在日常维修养护合同实施过程中,要求水管单位每月在运行观测、检查的基础上,提出工程量清单及管理要求,即以“两清单一说明”的形式落实月维修养护任务。在维修养护专项实施过程中,引入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履行设计、审查、批复手续,实行监理制度,完善检查验收程序。为真实反映工程维修养护情况,黄委还统一印制了运行观测与维修养护日志,分别由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公司填写,便于考核检查。第三,建立了内业资料管理制度,实行过程控制,同时在维修养护事前、事后分别拍摄影像资料,直接反映工程管理过程,以备查询。第四,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进一步完善了检查考核制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考核,督促指导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工作。
通过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在制度建设、工程运行管理、内业资料管理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工程面貌得到明显改善。黄河防洪工程初步达到了顶平坡顺、整齐美观、行道林错落有致,草皮、防浪林生长茂盛,排水设施完善,工程标志齐全醒目,确保了工程完整,提高了工程的抗洪能力,初步实现了黄委确立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的管理要求。
二、当前黄河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管体制改革刚刚完成,新的运行机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黄河工程管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在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二是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内控制度尚不够完善,部分水管单位与养护公司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不够健全,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逐步规范。
三、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再上新台阶
水管体制改革解决了水管单位长期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的历史性难题,对于持续推动工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不断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推进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黄委将继续坚持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紧紧围绕足额完成定额工程量的重点,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各类管理行为,促进黄河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针对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提升执行监督效果。二是进一步理顺水管单位、养护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三是督促指导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公司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以形成运行顺畅、规范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四是研究建立工程维修养护动态管理制度,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维修养护任务完成情况。同时,积极建立日常管理检查通报制度等旨在促进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黄河工程管理水平。
同志们,水管体制改革完成以来,在水利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黄委构筑了新的运行机制,建立了新的标准体系,有效促进了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水利部要求,充分借鉴各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建设,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打造人水和谐的黄河防洪工程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