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


2009-02-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

西藏自治区水利厅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全区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依,东南部和云南省相连,西部和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约4000公里。西藏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72毫米,藏北高原降水量不到100毫米,藏东南年降水量确高达4500毫米以上。全区河流众多,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7个,湖泊湖水总储量约3500亿立方米,淡水储量仅占18%,冰川面积2.7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394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3507.1亿立方米,入国境水资源1.6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1亿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为1.1亿千瓦。相对而言西藏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加上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能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对西藏提出的保护西藏碧水蓝天的指示,保护西藏水资源,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已成为西藏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在水利部的长期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践行人水和谐及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60号令,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各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依法管水的基础是立法。1994818自治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中规定:自治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确立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法律主体地位,并在《办法》中还将冰川、矿泉水、地热水纳入了水资源范畴,为开展取水许可制度,依法管理冰川、矿泉水、地热水奠定了法律基础。200031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细则》实施对规范我区取水许可、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水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出,仅仅依靠取水许可制度已难以有效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为此2004年初我们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联合组织草拟《西藏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草拟报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后,因国务院将要颁布《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故《暂行办法》中止。2006415国务院460号令《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我们又及时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沟通,根据《条例》精神和西藏实际,草拟了《西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在草拟的过程中,因西藏水资源丰富,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水资源价值观念淡薄,一部分领导认为现在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条件不成熟,还有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水资源管理主体、管理范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办法》的出台。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水利厅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沟通、协调,并多次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加上水利部水资源司的指导和帮助,终于在2008625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85号予以公布,将于200911施行。《办法》的实施不仅为我区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标志着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有偿使用制度在全国彻底全面展开,我国水资源管理、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积极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

西藏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有千山之宗、万水之源之称。水资源总量的丰沛,传统的取用水习俗加之长期以来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定型思维,给我们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实施取水许可制度造成了极大压力。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建设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关系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及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效率的好坏。因此我们加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组织领导,组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员到内地进行培训,并请有关专家进藏进行辅导讲课,同时采取互惠双赢的合作形式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如西藏雄村铜矿水资源论证是西藏水文局与黄委水文局合作完成的,那曲尼玛县、申扎县干旱牧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是西藏水文局与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合作完成的。这些合作项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严格规范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评审工作,注重强调取退水对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户影响分析论证,尤其是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每个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评审都邀请自治区环保局、国土厅的领导或专家参加,严把评审审批关,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管理、保护及节约工作。

2000年开始,西藏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由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城乡水资源分割管理,加之部门利益冲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进展不大。近两年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水利部门将取水许可工作纳入了水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取水许可制度实施情况列为水利部门工作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认真贯彻取水许可制度。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城镇自来水厂、水力发电站、采矿、取用矿泉水等都办理了取水许可证,截止2008年全区共发放取水许可证80余套,取水许可制度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取水设施的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不给予发放取水许可证。如西藏5100矿泉水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的生产矿泉水企业,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时,我们检查到该企业没有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当即要求他们限期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经安装检验合格后才发给了他们取水许可证,切实做到合法取水。

(三)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1、实施水功能区管理制度。20031014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批准实施《西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功能区划》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需求及自然生态环境,划分一级功能区36个,其中保护区16个、缓冲区3个、开发利用区4个、保留区13个;划分二级功能区12个,其中饮用、工农业用水区4个、景观娱乐采用水区4个、过渡区4个,建立了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区制度。目前我们还正在积极开展《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区功能区划》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完成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从1998年我们坚持按年度编制《西藏水资源公报》,将西藏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供需、重大活动等情况报告全社会,让人们了解西藏水资源状况,提高全社会关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在水资源公报中发行,引起全社会的积极反响,从而也推进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西藏自治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为依据,制定了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方案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时开展了全区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对全区17条主要河流、3个重点湖泊共47个常规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对昌都、林芝2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也进行了监测。

3、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组织完成了西藏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工作,除阿里外对全区6个地(市)88个入河排污口进行了普查,对重点排污口实施了水质监测,建立了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和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开展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工作,在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过程中,将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审查。

4、积极配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为提高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我们于20073月成立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协调小组,组织编制了西藏突发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水质监测,应急水源供水、防污、组织、通报等工作。

(四)努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建设节水型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先后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立了西藏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及保障措施。2006年日喀则地区被水利部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为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日喀则地区成立了由行署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地区水利局设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办公室,落实了具体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编制完成了《西藏日喀则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按《规划》要求顺利推进。

(五)水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有新的进展

由于西藏自然环境条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水利科技人才短缺、水利队伍素质较低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除了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区域、专业规划外,还没有编制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了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将西藏潜在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规划网络,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在2008年顺利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今后西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我们还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西藏自治区西曲河流域规划》、《年楚河水利发展规划》、《拉萨河水利发展规划》等专业区域规划的编修工作。《西藏自治区地下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进入整编阶段,同时还启动了《西藏行业取用水定额》调研工作。

(六)开展水法规宣传

为了推进我区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工作,增进全民的水法制意识。今年8月自治区人大组织环保、水利、农牧、国土、司法、宣传等部门开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西藏碧水蓝天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自治区人大领导和政府的领导亲自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解决了许多老大难问题。如林芝地区河道采砂管理主体问题,长期以来林芝河道采砂管理由城建部门负责,水利部门多次依法向地委行署反映该管理主体不合法,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通过这次活动,这一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本解决,林芝地区的河道管理从城建部门手中转交给了水利部门。该问题的解决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10月由自治区人大的一名副主任带队组织水利工作组,进行水利专项调研活动。调研结束后我们将调研的情况及时向区党委作了汇报,我厅主要领导还就有关问题与自治区政府作了沟通。据此可看出水利工作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为下一步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奠定了领导基础。

20083月在拉萨发生了“314事件,使得原计划在拉萨进行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其他地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以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发放水法规宣传资料等方式上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通过水法规宣传活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积极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增强了群众的水法制意识,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中我们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但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法规体系还未形成;二是水资源规划的工作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有待加强;三是节水、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需进一步提高;四是水资源总量控制及定额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快进行;五是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还须不断深化;六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总之西藏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打算

2008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以贯彻国务院460号令、水利部3234号令和《西藏自治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为中心,以全面推行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以水资源费征收为突破口,在管理保护水资源、水法规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实施节约用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使水资源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促进人水和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水资源管理有所突破。尽快研究西藏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和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工作;加快水资源管理、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行为,提高水资源论证质量;深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加强取水工程的审批和验收,确保取水计量设施落到实处;防止出现重许可、轻监管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

(二)水资源保护工作有新进展。防止水源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从饮用水水源保护入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抓好水资源保护:一是加强水功能区管理,继续抓好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工作。二是逐步推行水域纳污能力总量控制制度,按照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三是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全面落实排污口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环保部门环评的程序,对违法设置入河排污口及水质超标严重河段的入河排污口予以通报。四是切实抓好全区重要河流水资源质量状况和主要供水水源地质量状况年报工作。

(三)水资源费征收落到实处。依法实行水资源费征收,努力做到:一抓基础。全面开展取水户的登记工作,积极进行取水许可证的更换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区取水状况。二抓收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好取用水户的实际取水核定工作,严格收费程序,保证水资源费征收工作顺利开展。三抓执法。除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队伍建设外,同时建立和完善各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防止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真正做到依法收费、文明收费、规范收费,树立水利行业良好形象,确保全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新举措。以日喀则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区区情、水情的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在全区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

(五)水行政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坚持不懈地开展水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水利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加大水利执法力度,采取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的方法,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借查案办案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和执法能力。

西藏水利在水利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新时期国家治水新思路,在水资源管理、保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家的总体要求、与兄弟省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西藏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水平,为保护西藏碧水蓝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
SRC-103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