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优化调配节水治污 努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2009-02-13

优化调配节水治污  努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陕西省水利厅

 

陕西地处西北,全省水资源总量紧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全省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其中秦岭以南的汉、丹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2/3以上,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而占全省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2/3以上的黄河流域,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1/3。特别是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关中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带,水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首当其冲的瓶颈因素。面对这一现实矛盾,我们提出必须创新思路,在全省范围内优化配置水资源,着力构建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加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围绕这一思路,近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创新思路,统筹规划,着力构建全省范围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水资源规划与配置调研,初步形成了全省水资源利用与配置规划体系。新的规划体系努力推进思路创新,打破以往单纯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资源的模式,提出按照流域、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的战略构想,近期重点实施以引汉济渭为骨干工程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着力解决渭河流域缺水问题并逐步缓解生态压力,同时增加入黄径流,通过水权置换增加陕北引黄用水指标,保障国家级陕北能源基地长远发展用水需求。关中地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构建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骨干、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形成贯通关中东西、连接渭河南北的城乡供水配置网络;陕北地区以能源、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结构将成为陕西今后经济新的增长点,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是合理利用自产径流,充分利用当地优质岩溶水,积极实施黄河引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陕南属工程性缺水地区,要因地制宜,小型多样,适当集中,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满足当地用水需求。遵循这一思路目标,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了以省内南水北调为重点的一批骨干水源配置工程,为构建关中地区供水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陕北地区瑶镇、采兔沟、王圪堵、南沟门等一批新的水源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同时利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形成了一批新的水源点,开发利用岩溶水和引黄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关中和陕北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小区域的供水配置网络,改善了当地水资源供需条件,有力保障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用水需求。

二、总量控制,科学调度,加强区域水资源统管调配

国务院两个《条例》颁布后,我们立即部署安排了全省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工作,并在我省黄河流域范围先行开展。现已完成《陕西省黄河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成果,将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到九个市区,同时明确了省直五大灌区取水控制指标。在坚持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认真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在渭河流域率先实施水量调度,组建了副厅级建制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机构,省政府颁布了《陕西省渭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落实了水量调度工作机构和职责,确定了调度原则和分阶段调度目标,制定了应急调度预案。对渭河流域各市区和主要取水口下达年度、各月与旬调度计划,并确定各水库和取水口下游最小下泄流量。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我省渭河水量调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初期目标,各级政府和取水户对水量调度形成了共识,调度管理职责进一步落实,计划用水管理、节约用水意识不断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有力加快。20076月,我省发生了长时期、大面积的干旱灾害,渭河及其支流来水锐减,渭河华县水文断面河道流量趋于最小流量控制指标,河道即将断流,我省适时启动了紧急状况下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果断措施,发布和落实实时调度指令,确保了渭河华县断面不断流,受到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和渭河水量调度的成功实践,为加强全省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统筹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用用水矛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主要工作来抓,以体制、机制、试点建设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创新节水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节水型社会发展纲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渭河水量调度办法》等多部法规。为促进节约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20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建立了政府负责、水利部门主抓、相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省政府与各市签订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万元GDP、工业增加值用水、管网漏损、总量控制、水价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西安市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体系,将14大类、66项目标任务逐一落实到29个部门和单位,提出完成任务时限要求,每年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与部门、区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成员单位与区县政府实行年度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视察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工作,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市上下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是调整结构,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构筑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我们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地位来抓,采取严格控制的综合措施,积极化解用水压力。榆林市全面压缩耗水量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并将农业用水流量0.3立方米/秒以上、工业用水户日取水100立方米以上的取用水审批权限上收到市级,集中水源发展耗水少、规模大、效益高的大项目。西安市采取强力措施,压缩印染、纺织、钢铁、造纸等高耗水行业,从2006年开始下大力关停规模以下造纸厂300余家,并全部进行循环水改造,全市工业用水量从5.4亿立方米下降到3.9亿立方米。实施严格的取用水审批制度,黄河流域新上火电项目全部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空冷技术,甲醇生产用水量控制在10立方米/吨以下,利用国债资金重点扶持火电、钢铁、石油石化等行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连年对全省12个大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省仅农业灌溉一项每年可节水4亿立方米以上。

三是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节水中的杠杆作用。先后实施了水资源费征收改革,征收范围从工业用水扩大到除农业灌溉外的所有取用水,征收标准提高了5倍,并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征费额较前提高了10倍。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城市水价实现了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计入成本,已有10个市区和1/3的县城自来水水价实现了三步走目标;农业用水全面推行按量配水、按量收费的终端水价制度,水价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探索水权转换形式,在石头河水库开展两部制水价改革试点,即把水价分为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两部分,用水户通过购买容量水价取得水权,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用水户节水意识,加快了节水技术改造步伐,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均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增加中水回用量,收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四是以试点为突破,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西安市是我省首批列入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城市,我们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指导制定试点方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有关各方面配合协助、齐抓共管,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节水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步伐明显加快,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民参与、社会创建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西北干旱地区特大型城市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继西安市、榆林市成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宝鸡市、延安市又被水利部初步列为第三批试点。在抓好全国试点的基础上,我们扩大规模,加快推进了一批省级试点,以此为突破,整体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十五末相比,全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8提高到0.53,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从22%降低到17%,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由83立方米降低到52立方米,降幅达到37%,提前实现了国家确定的十一五”30%的目标。近年来,全省每年实际用水总量稳定在85亿立方米左右,做到农业增产、工业增效不增水,保障了全省经济总量的快速稳定增长。

四、加强保护,综合治理,努力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和综合效益

一是积极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定了《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先后分四批公布了73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开展了城市水源地饮水安全普查,关闭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排污口,会同环保、公安等部门,在西安黑河金盆水库、石头河流域等重要水源地设立公安检查站,严防危化、剧毒品等运输车辆行经水库库区,有效防止了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从源头入手,把水质监测工作贯穿于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等各个环节,确保人民群众吃上优质水、安全水、放心水。

二是建立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为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省水利厅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对系统内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指挥、协调和处置工作。今年奥运会期间,建立了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送水污染事件监测信息,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能力,分布实施重点城市供水水源地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为确保重点城市饮水安全、快速应对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了水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及保护方案》,对沿渭河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市划定了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提出了保护目标;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定》,划定地下水一级功能区87个,二级功能区258个,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了依据;启动了城市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加快城市水源配置工程建设、引入优质地表水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城市自备水源井关闭力度,会同公安、城建、监察等部门联合执法,沿渭城市累计关闭超采区自备水源井1300多眼,其中西安市累计封停自备水源井907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4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趋势有所缓解。加快城市地下水示范井监测网络建设,投资480万元,完成了省级56眼城市地下水监测井示范项目,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加大渭河水污染防治力度,渭河流域54个县城均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已建成9座,40余座在建,这些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彻底改变渭河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加快城市河道与水环境整治步伐,西安、宝鸡、咸阳、汉中、铜川等市结合城市建设,修复和保护水生态,大力改善水环境。西安浐灞生态区累计投入10亿多元,形成了1.5万亩水面和湿地,使过去垃圾成山、荒芜萧条的烂河滩变成了优美的城市景观,沿河周边城市品位大幅提高,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世界F1摩托艇大赛和欧亚经济论坛,还成功争取到下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并被水利部列入国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我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水利部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服务建设西部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
SRC-103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