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司杨聪作交流发言
一堂直击心灵的国情教育课
——参加“百村调研”活动汇报
水资源司 杨聪
尊敬的陈部长、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水资源司的杨聪,我汇报的题目是“一堂直击心灵的国情教育课”。作为百村调研第一团的成员,出发前,我曾对是否参加这次活动非常纠结。一方面,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又因调研时间正好和几个月前就确定好的婚期相冲突,这让我很矛盾。经与妻子商量后,我们将结婚的日子提前到了5月5日。婚后第二天,我便从容的踏上了前往湖南省桑植县的火车。
桑植是革命老区,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桑植有两个很难让人联系到一起的称号,一个因为是风景如画,被誉为“张家界后花园”,另一个则是“国家级贫困县”。到达桑植后,我们6位团员被安排到了一个叫棉花垭的村子,在接下来的几天,震惊、震撼、振奋这三种感受贯穿了我的生活。
棉花垭被群山环抱,山高水深,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经济落后。全村500多人中有200人常年在外打工,当地人年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棉花垭的基本情况可用“四多”和“四无”来概况:四多是,老人多、孩子多、少数民族多、贫困人口多。“四无”是,无自来水、无灌溉工程、无手机信号、无文化设施。全村只有一个简陋的蓄水池,村民生活用水全靠肩挑,所以桶是厨房最常见的用具,村里所有耕地都是望天收。但这里有纯朴的群众,他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这里,我们鸡鸣而起日落而息,深入田间地头劳动、走进农家促膝访谈、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与干部和学生倾心交流、向土家族老乡学唱民歌………
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驻村后第一天走访特困户的经历。我们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山路后到达了这户人家,门口贴着“博爱新居”的铭牌,村干部说这是红十字会的援建房。进屋后发现屋里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男主人是一位多年前就双目失明的老人,老伴也患有癫痫病,时好时坏。他们曾有过一个孩子,但早年不幸夭折了。现在老两口相依为命,生活完全靠低保和社会救济。老人赤裸着上半身、光着脚,他在接过我们送他的慰问金时,手颤抖得厉害,嘴里反复念叨着:“谢谢江主席,谢谢胡主席”。见此情景,同行的两位女团员都忍不住落泪。尽管特困户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但棉花垭所展现的面貌就是西部山区农村落后的一个缩影,与我已习惯了的首都的繁华,差距之大令我震惊。当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直在思考着我能为这里的群众做点什么呢?
棉花垭是贫穷的,但接下来的走访中,我们不断被村民不等不靠、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孩子们用稚嫩的话语憧憬着自己心中的梦想;村干部用坚定的话语规划着发展蓝图;创业者用豪爽的话语勾勒着未来之路。感人场景随处可见,催人奋进的力量充满山村,其中有两个人物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个是刘如军,49岁,已经担任了13年村支书,镇里每年只能给他发4000元的工资,因为收入少,至今还住着年久失修的老宅。由于家里还有孩子和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爱人多次让他辞职专心搞好生产,但当看到村民们信任和期待的眼神后,他选择了坚守;为了方便联系分散在大山里的各个村小组,他自己掏钱买了一辆摩托,可有时候连汽油钱都需要向其他村干部借。就是这样一位并不富裕的支书,在村里硬化路面时,却将自己家里准备用来过年的一头猪和大米无偿拿出来作为出义工村民的伙食;在路修进村子后,面对后续资金不足,他毅然放弃将路修到自己家门口。
另一个是刘燕明,35岁,这位皮肤黝黑汉子曾长期在广东打工,为照顾老人和孩子于09年返回了棉花垭。因为当地严重缺水,他选择了不需要水的竹鼠养殖。这种体型象老鼠的小动物是湘西人喜爱的野味,市场售价高达100多元一斤,以当地盛产的竹子为食。但竹鼠生性胆小,怕光、怕冷、怕热,人工饲养难度很大。他从零开始,不断探索,在几经挫折后终于成功掌握了竹鼠的饲养技术,目前养殖规模已达300多只,不但收回了前期投入,还带动了村里两户人家一起创业。他请我们品尝了这种美味,并说顺利的话到明年将到达1000只以上的饲养规模。希望似火,苦难土地会生柴;信念如灯,贫瘠土地终生油。这些爱唱民歌的土家人脸上的笑容,是他们不折不挠奋斗精神的体现,使我内心深受震撼。
调研中,群众告诉我们,比起过去,棉花垭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短短几年间修建了8公里硬化水泥路,电、沼气池和有线电视的覆盖率逐年提高,手机信号即将在年底覆盖全村,集中饮水工程将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开工建设…..对于新世纪以来中央实施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村医疗保障、退耕还林等惠民政策,群众是积极拥护、衷心感激的。对目前的贫困,暂时与城里不断拉大的发展差距,他们也是理解的。不断发展中的棉花垭,让我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这让我倍感振奋。
在离别时,村支书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双村民手工织的鞋垫,并写下了“相识几日短,情谊永续长。望友多珍重,事业将辉煌。”的祝福语。我们6人决定,未来5年里每年共同出资3000元作为奖学金,专门鼓励村里品学兼优的孩子。本次调研还意外拉近了桑植县与水利部的距离。在桑植期间,我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并与县水利局的负责同志深入交换了意见。回到北京后不到一个月,桑植县委书记专程赴水利部,在拜会有关司局后专门看望了我,他表示非常希望能促成一位干部去挂职,深入推动水利发展。
现在回顾起那短短七天的桑植之行,对我来说是一堂直击心灵的国情教育课,从震惊到震撼再到振奋的心路历程是我最宝贵的收获。同时,那个失眠之夜困扰我的问题也有了清晰的答案,那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水利改革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我能为遥远的棉花垭群众所能做的最重要的实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