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事业局李海涛作交流发言
村支书的十四包烟
综合事业局 李海涛
2011年的春节,大年初一一大早,湖南省平江县福寿山镇芦洞村党支部书记李兵池,正用烟来答谢陆续上门给他拜年的村民们。“群众来我家给我拜年,我一根一根的分烟,一共分了十四包。全村的人,连河对面的人都来给我拜年。”李兵池动感情地跟我说起这件事。村民们是朴实无华的,在农村做基层工作的干部,想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尊重,主要看“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说了什么”或者“你是什么”。
2000年前,由于旱涝灾害,芦洞村接连几年收成不好,再加上村干部不作为,群众怨言不断,一连三年不交农业税,村支书更是一年换了三个,镇政府一筹莫展。当时,李兵池还在镇上承包建筑工程,镇政府因为缺钱欠了他20多万的工程款。镇上考虑到李兵池也算当地一个能人,提出让他接任芦洞村村长,催交农业税,补还拖欠他的工程款。
经过几天考虑,在芦洞村最困难的时刻,李兵池接受了镇党委的建议。作为土生土长的芦洞村人,他知道群众的怨言因何而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那就是修堰治河。
上任的第十二天,他就开始着手在芦溪河上修拦水堰。只有修起这道堰,村里700多亩水田的灌溉才能得到保证。但困难是显然的,缺钱、缺人、缺信任。缺钱,他带头垫资一万四,村民每人集资三块五;缺人,他身先士卒,拉来当时基建队的队伍,不少识大体的村民也加入进来。然而让他痛心的是,前几任老支书认为李兵池这样是给他们难看—--我们多少年都做不起来的事,你刚上台几天就想做起来,于是合起伙来拆他台。不仅自己不出工出钱,阻挠施工队伍使用村集体的设备,还诱劝参与施工的村民离开。李兵池据理力争,又一家一户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几天几夜,过程异常艰辛。一直到现在,他跟人讲起当时的情形时,还会眼眶湿润,语气哽咽。但堰终于还是修起来了,实惠是人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李兵池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朴实的农民相信自己的眼睛,也用真诚回报了他的付出。当年就交齐了欠了三年的农业税。第二年,李兵池全票当选村支书。
“要想富,先修路”,曾经是生意人的李兵池明白这个道理。2005年,他得知“村村通”工程将于2006年实施,于是组织村民、自筹款项,并和施工队协商,先支付一部分资金,等到国家政策补贴到位,再支付另一部分的办法,当年把硬化村级路铺到了大部分芦洞村民的家门前。因为提前一年,材料成本较低,每公里节约资金近3万元。待到第二年国家补贴政策到位时,算下来修路还赚了钱。直到现在,这条平江县最早的村级路建设仍是镇上最好的,也是全镇唯一不欠帐的村级路。这是李兵池最得意的事。
如今,芦洞村在李支书的带领下,修坝、架桥、铺路、改电……他们不等、不靠。近几年来,芦洞村的基础建设投入不低于500万元,这些都是自筹的资金。村容村貌逐步改善,乡村公路整洁平坦,农田耕地绿意盎然,满山楠竹郁郁葱葱。他自己也树立了良好的威信和口碑。当年反对他、拆他台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相反,他请辞支书一职,村民却不让他离开了,镇党委也再三挽留他连任。
李兵池觉得自己老了,应该颐养天年了。但只要在岗一天,他就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跟我讲到了村里曾经的一位老支书,“搞了几十年,做了很多批啊斗啊这样的事,但是没有为群众做事。到他死的时候,我们全村没有人到他家里烧香、祭吊,三包烟没有分完哪! ” 边说边向我伸出三根手指,语气和神态告诉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三包烟没有分完,说明来拜祭的人很少,而全村有200多户人家。
李兵池心里还惦记着几件大事:村里没有收入来源,修水渠、加固河堤、人畜饮水、平整土地……这些都需要筹集资金。还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将村里的路搞好绿化和亮化,要整治排污……每次想到这些,他都会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他说,“我不能想太多了,我年纪大了,这几件事也还不好实现的,只能一步一步来,这还只是个梦想。”
幸福的定义千百种,但最重要的一种,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兵池正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今年春节,他受到了全村人给他拜年的礼遇,接下来他给村民们一家一户回拜,又花去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分出去的14包烟,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宽慰和自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