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科院牛存稳作交流发言
我在小洞村的5天4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牛存稳
大家好,我叫牛存稳,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我汇报的题目是《我在小洞村的5天4夜》。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小雨转阴
主题词:第1天 进山 驻村 可爱的孩子
经过2435公里的长途飞行和98.5公里的山路盘旋,我们终于到达此次百村调研的目的地: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莲花塘乡莲花塘村小洞村组。这里到处是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曾有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生存”。当地流传这样一句民谣:“西畴县,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6000万元,年财政支出7亿元,长期需要国家扶持。我们一行7人住进了村民者大妈家。
晚上,我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中途,来了3位小朋友,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我问他们叫什么名字,由于方言难懂,于是拿出本子让他们写下,他们兴奋地写下后飞奔而去,片刻过后,屋外熙熙攘攘,原来村里的孩子们都来了,等着签名呢。惊讶之余,看着22个小身躯轮流趴在桌子上认真地写着自己的名字,仿佛通过签名能够他们的信息传递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实现他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我不由得鼻子酸了、眼睛热了、肩膀沉了。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小雨转阴
主题词:第2天 入户调研 一号文件
按计划,我们首先开展入户调研。今天恰逢村里有人办喜事,按照当地习俗,亲戚好友都要在他家吃饭一天,原定的入户调研遇到困难,只找到了3家进行问卷调查。王大哥家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养猪场,日子过的安逸、幸福。刘奶奶家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儿子,生活艰难,靠政府低保过日子。牟大嫂一家三口,儿子读初中,丈夫在外跑运输,家中4.2亩雷响地,看天吃饭。
调研中还经历了“一号文件的尴尬”,村民们几乎都不知道什么是“一号文件”,更不知道2011年的“一号文件”。相对于国家方针政策而言,他们更关心政府能为他们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当听说未来10年国家将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时,他们都非常兴奋,期待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他们多年的水利问题。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小雨转阴
关键词:第3天 用水困难 工程搁置
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我最关心的是当地的水利建设情况。在我的要求下,村长带领我们去看了村里的水源工程。小洞村44户185人,建有3个水窖,总储水能力50方。去年大旱,水源几乎干涸了,村民们只有到远处拉水保证日常生活,每方水的价格高达40元,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饮水困难,作物绝收,给他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乡水管所所长告诉我,虽然国家和省级的“五小水利工程”投资有保障,但州县的配套资金到位困难,许多工程不能按计划完工,尾巴工程现象突出。他盼望“一号文件”的落实能带来稳定投资,使“山不再高,水不再远”。
夜晚,村头。一个大哥小心翼翼地拉着我,讲起饮水困难与用水浪费同时发生、分水不公等问题,使我一夜踌躇,辗转难眠。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晴
主题词:第4天 送温暖 新房贫家
今天是“送温暖”的日子。我们给村里困难的家庭送去了大米、油盐。他们家徒四壁,屋内设施极其简陋,空荡荡的毛坯房里只见一张破旧的床和一个支起的锅。
小洞村是上海虹口区对口援建的新农示范村,2010 年全村44户全部完成新房改建,每户能得到2万元的建材实物补贴,其余的建房费用迫使他们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债务,少则两三万,多则上十万,信用社借款利息高达九厘三,偿还压力很大。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晴
主题词:第5天 告别小洞 任重道远
今天是个告别的日子。不顾我们的一再阻拦,村长坚持杀了那条昨天嚎了一个晚上的狗,按照当地招待贵客的习俗为我们送行。老爷爷、老奶奶来了,孩子们来了。者大妈为我们准备了一包红皮鸡蛋,平日不喝酒的她,鲜红的双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合影,拥抱,我们一一道别。
回到北京,数了数,全身被蚊虫叮咬53处,一周后才逐渐消退。但与小洞人民建立的浓厚感情,一直留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小洞村的五天四夜,我通过不同方式走遍了44户人家。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村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急切心情,新农村建设留下的种种问题,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服务百姓,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思想启迪的旅程。我们不是要向百姓普及一号文件,也不是要建起一座座空空荡荡的楼房,更不是要一个个半拉子的水利工程,而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虽然已经离开小洞村,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去,但是我们相约:只要再去文山,就一定回我们在云南的家——小洞村去看一看。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