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发展研究中心刘登伟作交流发言

2011-09-30

  发展研究中心刘登伟作交流发言

  八旬老人的抗旱故事

  发展研究中心  刘登伟

  2011年5月7日,我们整装出发,踏上了“百村调研”的征程。我们带着对房县的期待,带着对大山的向往,带着对童年的追忆,奔向我们寻梦的地方——野人谷镇杜川村。

  我们调研时,正值房县大旱,许多农田都面临绝收的危险。在受干旱侵袭的土地上,散见的蓄水窖废弃多年,农田水利设施抵御旱灾的能力十分薄弱。“水在河里流,苗在地里旱”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地村民用“杜川河水上了岸,狗都不吃白米饭”来形容方圆数十里村落靠天吃饭的现状。清澈的杜川河就在脚下,然而这些村落的地势较高,村民看着水却用不上。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一位老人,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叫贾明瑛,今年84岁。老伴40年前因病去世,死后埋在老屋的后面。这40年里,村里人无数次动员老人去养老院,但她没有离去……。我们到她家时,她并不在家,原来她正在门前的小河里取水浇地。老人手里拄着拐棍,佝偻着身子,一瘸一拐慢慢向我们走来,每走一步对她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小河边到家门口不到50米的距离,她足足走了20分钟,休息了四次。一个水桶,一只水瓢,就是她全部的灌溉工具,她的这份执著与坚强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边整理布满补丁的衣服,边招呼我们落座。她的话很少,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叫穷的人”。当问她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时,她说,这里有她与老伴共同耕作过的土地,她热爱这块土地,于是她选择了40年的坚守。为了老人这40年的坚守,我总觉得应该为她做点事情,该为像她一样的老乡们做点儿事情。

  为此,我们对房县的旱情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走访,并通过村支书,连夜召集当地的村民,围绕引水灌溉问题举行了一次茶话会,共同寻找症结所在,共商抗旱良策。

  书记刘卫东说,要想让村民用上河里的水,需要修建水泵站,但是缺乏资金。老乡刘顺荣说:“水坝好修、水泵站好建,但是后期谁管呢?”老书记杨守东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家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成的。取消“两工”后,村里原有的塘堰都被荒废了”。老乡的话,让我们认识到了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普遍遇到的“资金筹措难、劳力投入难、建设管理难”的三难境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的局面,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必将危及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存。

  回来后,贾明瑛老人拖着扭伤的右脚,一次次奔波于田地与小河间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位老人让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什么叫“水利事关民生”,什么叫“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什么叫“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发展的最大硬伤”,让我对一号文件出台的背景有了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作为一名从事水利政策研究的职工,我要通过加倍地努力工作,为老人能够早日摆脱抗旱之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此,我撰写了《山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状况及其困境》以及《论农田水利投入问题》等调研报告,并编排了一段视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宣传国家水利政策,唤起广大民众,关注民生,关注水利。

  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一定会让贾明瑛老人以及像她一样的老乡们,告别取水浇地之苦,迎来生活安康之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9月30日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