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新疆兵团水利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干旱缺水,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地区。新疆兵团的十四个师、176个团场分布在新疆天山南北的边境线上和沙漠边缘。兵团总人口为258.47万人,现有灌溉面积2044.3万亩,耕地面积1584.72万亩,共有21个大型灌区(兵团独立灌区13个,兵地共建灌区8个),灌溉各类渠道总长度10万公里,2010年兵团水利工程供水量125.95亿立方米。兵团的水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兵团和13个农业师设有水利局及18个场外水管机构,各团场设有水管科、所(站),全兵团水利战线现有管理和生产人员1.6万余人,担负着兵团内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一、兵团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新疆兵团现有基层水管站(所)193个(2011年新恢复1个),现有基层水利人员7874人,其中2011年新增74人;职工用水协会(党员议事会和职工议事会)2329个。
兵团水利基层服务组织为各团场水管单位,大都为团场内部核算的非独立法人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承担的主要任务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经营性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向工、农业和城镇供水,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和水费的收取,开展水产养殖、旅游及其他多种经营活动等。其二是公益性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防汛抗旱工作,公益性水利设施(水文、防汛抗旱等)的管护,生态供水等。其三是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水政监察和水事纠纷的调解,水土保持监察工作等。
二、兵团基层水利服务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目前兵团灌区用水管理主要实行三级灌溉管理,灌区水管处与团场水管站为专业化管理,负责灌区骨干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连队主要以职工代表大会形式管理斗农渠道及田间工程。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
1、团场水管所统一管理。团场基层水管工作,由灌溉科统一管理,水管站配水到连队。水管部门负责供水到斗门,斗门以上的量水设施由水管部门负责设置、维修和管理,实行“三公开”制度,即公开与连队领导见面,公开与接水员见面,公开与用水户见面,全面接受监督。
2、连队细部管理主要是将水管站配来的水按需要、次序配给田间及农工。连队负责斗门以下配水到条田,到用水户,斗门以下的量水设施由连队负责设置、维修与管理
3、职工用水协会参与管理。由于体制特殊,兵团职工用水组织实际由连队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组成。连队成立由职工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两个议事会”,每个议事会由5-7人组成,均为德高望众,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之人,由他们代表职工参与连队的用水管理,协助用水户水费收取,对管理过程实施监督。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在工程管理上。灌区水管处从龙口引水,通过干渠将水输送到团场渠道场口,团场水管站在场口接水后,按方计费,向水管处交纳水费;团场水管站将水输送到连队斗口,在斗口计量,向连队征收水费;连队从斗口接水后,通过农渠、毛渠将水输送到职工田间地头,按方计费。对斗农渠道工程的管理主要与农业承包责任制相对应,由工程所服务的承包户负责渠道工程的维修、养护,实行目标管理,保证渠道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二是在水费定价方面。各团场实行各连队水费统一回收,专款专用。团对连队实行统一供水价格,超定额水价由“两个议事会”和用水户协商确定;井水水价由井主与用水户协商制定,“两个议事会”负责监督;连队收缴的水费除按照有关规定上交团场财务外,剩余部分用于支付连队接水员的工资,不得挪作它用。农业水费过去由团直接计收,现在实行水费、水价双公开,供需见面,减少了水费计收过程的中间环节,使得中间加价、搭车收费以及截留、挪用水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职工负担。
三是在灌溉效率上。由于“两个议事会”参加灌溉管理,实施有效监督,浇水顺序由单位“两个议事会”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后张榜公布,特殊情况由连队党支部会议与“两个议事会”共同研究决策,避免了连队领导个人决策,用水户竞相拉关系找后门,扰乱浇水秩序的情况发生。一方面使作物灌溉质量明显提高,灌溉进度明显加快,灌溉周期大大缩短、田间地头跑水现象灭迹,生产成本下降,收入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水管部门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促进水管部门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同时也激发了用水户自觉节水的积极性,使用水户自觉节水的意识明显增强,水的商品属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水价、水费的经济杠杆作用在节水灌溉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
三、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水管单位性质不清,定位不准。从其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等来看,这些单位一直承担着防洪、抗旱、供水、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公益性职能,实行的却是企业管理。作为企业不能按成本核收水费,没有企业单位的自主权。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社会公益性和经营开发性工程合在一起,既有工程建设资金,又有经营性收入,管理单位内部长期事、企不分,既影响了工程的管理,又阻碍了单位的发展。
2、管理机制不活,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人事、分配制度等管理体制上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做法,人员的工资待遇是固定的,与工作职责和绩效无关,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供水水费是基层水管单位重要收入来源,由于水价偏低,使得供水成本根本不能收回,更不用谈形成供水产业,实现良性循环了,很大程度上影响单位自身的良好发展。目前团场机关落实参公管理已经有政策正在积极落实,农林牧机等服务性机构也在执行相关政策有人员经费,唯独基层灌溉服务的水管单位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
3、单位管理经费存在较大缺口,建设管理困难从从。兵团基层水管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二方面:水费提成和多种经营。目前兵团基层水管单位大多属于企业管理的单位,一方面给农业供水不能太高,长期达不到成本价;另一方面基层水管单位没有拨款或补助,造成负担较重。由于经费短缺,多数基层水管单位基础设施、办公条件还很简陋,缺乏更新工程和管理设备的资金,进一步影响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
4、社会保障程度低,组织建设举步为难。由于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加之国家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出台,现有职工医疗支出、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等负担也已相当沉重,加之由于团场本身处在边疆地区,条件比较艰苦且待遇低,很难吸引大学生前来就业发展,现有人员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利于事业的长期稳步健康发展。
四、建议
1、基层水管单位职工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负责水利工程的运行、检查、保养与维修的具体工作,因此加强基层水管单位职工队伍及职工用水协会的建设,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和加强基层水利队伍。根据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基层水管站所的人员编制,明确提出各类人员的编制数量,增加财政补贴。
2、水价改革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在灌区要进一步深化以“两部制”水价和“一票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实施计量收费,减少供水中间环节,努力实现终端水价制度,取缔按亩均摊收费的现象,不断探索、创新水价形成机制、水费计收形式和灌溉管理体制,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增加对基层水管单位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灌溉管理,必须改善现有工程状况。继续加大斗渠以下水利投资,尽快完成渠系配套工程,完善计量设施,使其具备科学合理公平计量计价的起码条件。
4、充分发挥议事会作用,提高基层水管单位管理水平。兵团在逐步推行“供水到户”工作中形成了“水管处+场内水管单位+连队“两个议事会”+用水户“的管水模式。通过积极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制定用水定额、健全量水测水设施设备、实行末端水价等措施,采取“定额供水、供水到户、超定额累进加价”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供水体系。应积极出台政策进一步使组织建设规范化。
5、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培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使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