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川省乐至县代表发言

2011-05-23

四川省乐至县委副书记、县长万志琼发言

因地制宜 科学谋划

稳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中共乐至县委 乐至县人民政府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四川省乐至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作一简要汇报。

  陈毅元帅故里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沱江、涪江分水岭上,境内河流源短量小,是川中有名的老旱区。全县幅员面积1425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全县已建各类水利工程8037处,蓄水总容量2.0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2万余亩。近年来,我县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面完成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水务、财政、人事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业务指导组、矛盾调解组、清产核资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县率先在盛池乡抓试点,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作为本乡镇的改革重点,运用以点代面、典型引路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深入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统分结合"的水库管理机制。根据全县水库规模小、分布广、作用大等特点,我县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东风,排除各种压力,决定将所有小型水库收归县管,建立了统一管理和分片区管理机构。在县水务局设立副科级的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总站,归口统一管理全县104座水库。按流域或片区设立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101座小型水库。全县水库管理单位均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县财政将职工工资、补贴和维修养护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全部解缴养老、医疗、失业"三保险"。通过改革,解决了水库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管理权责不清、主体缺位等问题,为水库良性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存量换增量,盘活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县政府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加大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微型水利工程改革力度。明确集体所有的山平塘、石河堰采取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转让使用权;户或联户修建的山平塘、石河堰,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集体所有的蓄水池,拍卖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些工程,均由县人民政府颁发《小微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目前,全县8037处小微型水利工程全部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左右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办法,支持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深化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县、乡、村,群众"四级管理模式。2005年,县水务局设立了村镇集中供水站(股级),规口管理全县供水工程:国家投资占50%及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村镇集中供水站进行监督管理,产权归属不变,按股分红;国家投资在50%以下的集中供水工程,经协议一致,非国家投资部份资产可移交县村镇集中供水站统一监督管理,资产权属不变,按股分红;农村联户集中供水工程(大院工程)所有权划归工程所在地村委会,由受益农户组建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分散供水工程将所有权直接划归农户,由农户管理,水务部门加强技术和业务指导。通过改革,全县1万多处供水工程都很好地发挥了效益。

  通过改革,形成了多元投入的格局。"十一五"期,全县共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5.3亿元,其中县投入1.48亿元,加速改善了水利基础面貌进程。

  三、尊重民意,民主管理

  利用广播、标语、板报、赶集天等方式,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政策、方案、具体作法等,让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正确处理好维护农民利益和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关系。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逐步建立了《水利管理单位岗位职责》、《目标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围绕水利工程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等内容,逐项分解任务,形成工程有人管、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担的常态工作格局。坚持政务、财务、投诉电话"三公开"和目标计划、岗位职责、工作制度、个人承诺、奖惩办法"五上墙",主动接受党内、群众、社会、媒体"四监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县以理顺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强化了县级统筹解决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能力。随着水利工程管理职能的强化,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为我县抗御干旱和洪水险情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通过改革,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焕发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铸造了乐至水利一个又一个辉煌。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先进集体和四川省抗旱减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入实践,不断完善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努力推进我县各项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5月23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