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数字看发展--水利“十五”硕果累累


2005-12-16

编者的话:


  当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盘点“十五”水利建设,感受至深的是欣喜、振奋和鼓舞。这5年,是水利投资规模最高、完成情况最好的5年,是水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5年。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要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思路,各项水利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水利事业蒸蒸日上,水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5年,水利建设成就斐然: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显著提高,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超额完成农村饮水解困任务,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水保生态建设目标如期完成;农村水电空前发展……让我们通过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共同感受“十五”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

3625亿元———投资规模为历次五年计划之最

  “十五”期间,全国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占“十五”计划目标的80%。在历次五年计划中,投资规模最大,完成情况最好。“十五”水利建设投资相当于1949~2000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比“九五”增加1492亿元。5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为1695亿元,占总投资的46.8%。其中预算内投资为428亿元,占25.3%;国债投资1239亿元,占73.1%;利用外资27.5亿元,占1.6%。

4大特点———水利建设投资重点不断调整

  适应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按照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水利建设投资重点不断调整。一是更加重视水资源工程建设。“十五”期间,全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水资源工程的占29.7%,比“九五”高19.7%。二是更加重视统筹流域、区域水利发展。5年中央水利投资在东中西的比例为:西部为33.2%,中部为44.8%,东北为9%,东部为13%。三是更加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5年中央安排农村水利建设投资达620亿元,占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的36.6%,比2000年高10个百分点。四是更加重视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中央水利投资用于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的投资达到58亿元。

8676公里新增堤防大江大河防洪能力 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大规模水利投资取得明显成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大江大河治理成就卓然。全国累计堤防长度达到27.8万公里,其中新增堤防长度8676公里,主要堤防达标长度增加2.23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堤防达标长度增加1.13万公里;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标准得到较大提高。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竣工验收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其中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已于2005年10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长江干堤防洪能力大幅度提高。重要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万家寨和江垭水利枢纽分别于2002年9月和2003年1月竣工投产运行,发挥了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完工,并于2002年12月完成竣工初步验收工作,工程在黄河防洪、调沙减淤及发电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已充分显现;沙坡头水利枢纽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竣工初步验收准备工作;百色、尼尔基和紫坪铺分别于2005年8月下旬、9月中旬和下旬实现下闸蓄水的建设目标;治淮19项骨干工程除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1项尚未正式开工以外,其他18项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23.33亿元,占总投资的49.96%;皂市水利枢纽和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等进展顺利。

1686座水库除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进展顺利

  2001年和2004年,国家先后分两批将3259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列入中央补助计划。“十五”期间,中央累计投资约186亿元,共安排了1686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为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水利部在建立责任制、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前期工作、推动建管措施的落实、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顺利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型和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可恢复防洪库容约54.6亿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约67.44亿立方米,年增城镇供水能力43.36亿立方米。

6700多万人告别饮水难农村饮水解困任务 超额完成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中央共安排国债资金117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220多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20多万处,新增日供水能力600多万吨,解决67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为了切实做好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5年里编制了3个农村饮水的专项规划,制定了农村饮水项目管理办法,颁发了3个有关农村饮水解困的指导意见和3个技术标准。这些规划、政策、办法和技术规范等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十五”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评估和各界反映,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农民得到了实惠。饮水解困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改善了农民卫生条件,减少了疾病。二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减少了水事纠纷,农民安居乐业。四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洪灾死亡人数下降58.9%,抗旱每年减少粮食损失500亿公斤防汛抗旱取得 重大胜利

  “十五”期间,是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5年,也是我国防汛抗旱工作进入新的快速发展的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抗洪斗争中,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精心指挥,科学调度;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忘我工作;水利工程,特别是近年来新建的防洪工程经受了洪水考验,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成功战胜了2003年淮河大水、2005年西江大水、2003年和2005年汉江及渭河发生的严重秋汛,有效抗御了严重山洪灾害、强台风和热带风暴的袭击。与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比较,年均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40.5亿元,死亡人数和倒塌房屋数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58.9%和54.7%,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也分别下降19.1%、17.0%、13.4%。抗旱工作成效显著。农业抗旱方面,平均每年挽回粮食损失500亿公斤,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36亿元。通过修建应急供水设施、拉水运水等措施,平均每年临时解决2723万城乡人口的饮水困难。城市抗旱方面,先后4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保障了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确保了珠江三角洲广州等城市以及澳门特区的供水安全。2002年利用国债资金12.4亿元,支持16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生态抗旱方面,组织实施了南四湖生态应急补水、引江济太、引岳济淀、引察济向、扎龙湿地补水,以及黑河、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补水,及时挽救和恢复了这些因干旱濒于丧失或已经丧失生态功能的重点区域。此外,对黄河干流实行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连续6年不断流。

306个大型灌区改造启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得到加强

  5年全国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323万亩;新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7420万亩,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0.45;全国大型灌区毛灌溉用水亩均减少60立方米。“十五”期间,共对全国306个大型灌区启动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重点解决骨干“卡脖子”、病险和严重浪费水问题,安排总投资134.1亿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73.8亿元。由于安排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费省效宏。一是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十五”期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亿公斤。前4年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了30公斤,农民农业纯收入增加了25%。二是节约了灌溉用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十五”期间共可增加节水能力75亿立方米。三是减少了灾害损失。根据评估,前4年项目区灾害损失减少约32亿元。四是促进了灌区改革。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灌溉用水成本,灌区水费实收率由78%提高到86%。五是灌区建设带动了当地建材的生产、流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为农村广大农民工就地打工创造了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国综合防治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如期完成

  “十五”期间,全国综合防治水土流失面积54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完成9万平方公里,地方、其他行业和社会力量实施治理15万平方公里,封育保护面积中30万平方公里达到初步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新建淤地坝4000多座。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了大面积植被恢复。先后在198个县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实施了“三江源”区预防保护工程,25个省的950个县实施了封山禁牧。所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区全面实现了封育保护。全国实施封育保护面积达到60万平方公里。强化依法行政,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5年来,全国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0多万个,其中国家大型开发建设项目890多个。开发建设单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经费600多亿元,涉及防治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国家大型水利水电、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100%。全国有8000多公里新建公路、1万多公里新建铁路实施了水土保持方案。不断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逐步扩大国家重点治理范围,有效改善了严重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经过重点治理的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以上,约1200万群众基本脱贫。

■新增装机1600万千瓦农村水电 空前发展

  农村水电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推动力,同时对满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5年来,农村水电累计完成投资1500亿元,新增装机1600万千瓦,发电量5600亿千瓦时,实现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利税总额350多亿元,解决了12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到2005年底,水利系统管理的总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去年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达到1亿千瓦),累计形成固定资产3000亿元。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五”400个电气化县超额完成任务,每个电气化县平均增加有效资产3亿元、水电装机3万千瓦、每年增加发电量1亿千瓦时,大大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400个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电气化县建设有效发挥了政府调控的导向作用,有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完成农网改造投资240亿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40多亿元。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和宝贵经验。2003年中央决定“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经过两年的试点,探索了一条“政府扶持、企业运作、农民参与、低价供电、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路子和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5年中央1号文件决定“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