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改革,鼓足水利持续发展风帆


2005-12-16

  伴随着“十五”的脚步,新中国治水走过了辉煌的5年。5年间,各项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治水创新亮点不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水利改革的强劲推力。

  研究“十五”期间历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每年都有大量篇幅部署水利改革。5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改革之风劲吹,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前行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21世纪中国治水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管体制改革:

  破解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难题

  大事记: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对全国很多已经实施水管体制改革的单位职工来说,这几年持续深入的改革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先是对单位进行分类定性,然后定岗定编、明确各项经费渠道,管养分离、深化单位内部改革,一套改革的“组合拳”下来,工程的安全运行管理得到了保障,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职工队伍更加精干,单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多年来,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也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种种弊端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投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将面临同样命运,近年来下大力气除险加固后的水库也将有重返病险之虞。


  “十五”开局,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水利部把水管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0年,水利部成立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2002年9月,经过大量调研、多次研讨和反复修改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从体制和机制上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水利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实施意见》出台后,各地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出台了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有改革任务的6个流域机构也按时完成了直属工程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文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行)》于2004年7月由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为水管单位定岗定员及核定各项财政补助经费提供了依据。


  水管体制改革涉及全国15000家水管单位、47万多水管职工,是关系水利发展全局的大事;改革中需要开展分类定性、定岗定编、明确经费渠道、实行管养分离等工作,涉及计划、财政、编制、社保等多个部门,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实施意见》出台后,水利部和各地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截至目前,水利部联系的7个市(县)和24个水管单位的改革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流域机构直属工程中选择的46个水管单位改革试点,也按“两定标准”确定了人员编制并落实了经费。各地的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改革试点的成功,为试点单位水利工程强化管理、安全运行、良性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时也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铺开、逐步深化积累了经验。


  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水管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利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同时有效解决水管单位长期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水价改革:

  用经济杠杆优化配置水资源

  大事记:2004年1月1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水价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在我国水价改革进程中,“十五”期间出台的《水价办法》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价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


  “十五”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能源紧缺的局面日益突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亟需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实现在全社会优化配置水资源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十五”计划建议》中指出,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


  “十五”期间,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提出“水利工作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水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同时提出,“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


  5年来,在国家资源价格改革的宏观背景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下,水价改革在政策层面获得重大进展。2001年,财政部、原国家计委发出通知,水利工程水费被确定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实现了由费到价的根本转变。2002年新水法从法律层面确认了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使“水是商品”的观念深入人心。2004年,《水价办法》施行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明确了水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政策要求。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五部委联合召开会议,对进一步推进水价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湖南、云南等12个省市出台了本地的水价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黑龙江等21个省区提出了水价改革初步方案。


  水价改革不仅仅是调价,更为重要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水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5年来,水利部在全国积极推广“超定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两部制水价”等科学的计价制度。云南、河北等10多个省实施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黑龙江、江苏等17个省(直辖市)制定了各类用水的定额。


  农业水价改革是水价改革的难点,末级渠系又是改革的难中之难。“十五”期间,水利部大力推行陕西、新疆等地的“供水到户、定价到户、收费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和水价、水量、水费的公示制度,有效遏制了水费计收过程中搭车收费及截留挪用现象,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水费实收率。 

  水价改革的最直接效果体现在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上。据统计,全国水利工程供水平均价格由2000年的2.8分每立方米调整到了2005年的6.0分每立方米。与2000年相比,2004年全国农业总用水量在灌溉面积增加约3300万亩的情况下下降了5%;2003年到2005年,全国城市年节水约3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水价改革使国有水利工程水费收入呈上升态势,供水单位成本费用得到部分补偿,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2004年,国有水利工程水费收入85.9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幅达27%。

  从长远来看,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将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将对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体制保障

  大事记:2002年8月29日,修订的《水法》审议通过,进一步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2003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省水利局,组建海南省水务局;2004年5月19日,北京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挂牌。


  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水资源、水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传统的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体制下,多龙管水,城乡分割,地表水、地下水分割,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一些地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重开源、轻节约和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水源枯竭、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矛盾,在原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下已难以调和。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改革水的管理体制。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对水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2002年修订的《水法》从法律层面上结束了是“多龙管水”还是“一龙管水”的长期争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得到统一。


  新水法确立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十五”期间,根据修订后的《水法》和中编办的批复,流域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职能进一步明确,流域机构各级机关开始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流域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形成。


  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59个单位成立水务局或由水利系统实施水务统一管理,占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总数的57%。这些实现了水务统一管理的地区,在统一调配水资源,统一编制涉水规划,保障城乡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保障,涉水规划的编制更为科学、统一,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更为协调有序,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两套指标的推行、水功能区的划定与保护等更为有力。


  近年的实践证明: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符合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更好地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各种矛盾的重要措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治水方针,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体制保障。

  农村水利改革:

  为新农村建设打牢基石

  大事记:2003年,水利部出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十五”期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事一议”政策的推行,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面临着种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行机制不活、投入主体缺失。


  为此,水利部要求各级水利部门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在投入机制上,除增加财政投入外,积极引导受益农户投资投劳,鼓励发展民营水利;对有专管机构的较大工程和灌区骨干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行定岗定员、管养分离,加快水价改革;对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承包、租赁、转让,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推动用水户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


  2003年,水利部出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几年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循序推进。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有700多万处小型工程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改革形式,实现了产权流转。作为实现用水户参与管理、协调供用水关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十五”期间,有6个省区出台了鼓励、扶持和规范协会发展的相关办法,7000多个农民用水户协会相继成立,协会实行民主协商、自主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200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为建立良性机制,保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综观“十五”,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治水实践中一些改革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些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移民工作改革……各项改革为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十五”水利改革,已经为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航船鼓足了风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艘风顺帆悬航向正的大船必将满载着丰硕成果,驶达胜利的彼岸。

作者: 李春明 李坤
SRC-75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