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进,让人们正不断感受着“数字水利”的魅力。
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全国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观测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约占总数51%的水文站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
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正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利用应急工程建设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多次发挥显著作用;建成的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气象、水情会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汛情监视系统等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进行防洪减灾决策的最重要支撑。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大部分单位、部门内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一些单位还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
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水利系统许多单位和机构均在因特网上建立了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水利信息服务。部分网站还开设了网上行政审批业务,促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加水利政务透明度,提高办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