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改工程全线完工向港供水
|
|
2005-12-12
|
本报讯(记者 胡振才 杨敏仪 陶丽琴)“百里清渠,长吟慈母摇篮曲;千秋建筑,永谱香江昌盛歌。”2003年6月28日上午,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的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纪念园彩带飘飞,雄狮起舞,鼓乐齐鸣,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工程提前完工并向香港供水庆典仪式。李长春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广东省长黄华华和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出席庆典仪式。索丽生高度评价东改工程建设,称其是广东水利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一面旗帜,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上午11时30分,随着张德江按下泵组启动按钮,顿时从太园泵站到深圳水库长达50多公里的东改工程全线自动化监控系统同时运转,清洁的东江水沿着新建成的封闭式输水管道,一路穿山过河如游龙腾跃,满载祖国母亲对香港人民的深情厚谊,向着香江奔流而去。
一直以来非常关心东改工程建设并曾深入工地视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为庆典发来贺信。他衷心希望以此工程为纽带,进一步推动粤港全面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黄华华在庆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东改工程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香港的淡水供应问题,保证香港同胞喝上优质水、安全水,将为增强两地人民的感情,推动粤港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实现两地经济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东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确保供水质量,让香港同胞和沿线人民永远喝上干净清甜的东江水。
索丽生代表水利部对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胜利完工,实现向香港供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是关系到香港及工程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和民心工程,是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政治工程。广东省水利厅、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心支持下,勇挑重担,精心组织,开拓创新,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水利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积极引入市场经济运作规则,按照目标全优化、管理系统化、操作社会化、权力分众化的新思路,从依法管理、创新机制、系统配套入手,在工程建设管理各方面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他希望,广东水利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完工为新起点,再接再厉,以实现广东水利现代化为总目标,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广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保障。
东深供水工程自1965年建成以来,历经3次扩建,对香港供水累计达140亿立方米,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10月,广东省作出决定,投资49亿元对工程进行全线改造,实现清污分流,保证供水水质,增强供水能力。工程自2000年8月28日动工,历时近3年,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全线完工向香港供水,在香港回归六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向香港同胞献上一份厚礼。改造后的东深供水工程年供水量达24亿立方米。
在庆典仪式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钟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省政协副主席石安海,一起为工程向香港供水剪彩。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模范工程建设指挥部”称号,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得了“模范建设工程”“廉洁工程”“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双优样板工程”“推广应用新技术示范工程”等匾牌。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
作者:
|
SRC-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