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期间,长沙市水利建设将体现时代特征,创造长沙特色,体现城乡水利各自特点。我们提出要“大兴都市水利、大办小康水利”,再创长沙水利特点,再添长沙水利亮点。
一是大兴都市水利。这主要针对内五区及四县(市)城区而言。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沙市城区均已率先进入小康水平,需要有更高的目标,按照水利部推出的水利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提出大兴都市水利,把城市水利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所谓都市水利,简言之就是以促进城市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综合进步为目标的城市水利支撑体系的总称。具体的讲就是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把都市中的水体作为都市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宏观管理,发挥水体的综合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都市水利是一种产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水利,而是在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盘棋中与其它各部分密切相关的水利产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更加紧密,其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都市水利是一种环境,真正做到景水相连,人水相亲,使水环境更清洁、更优美、更怡人。都市水利是一种文化,通过系统运作,核心景区的展示,诠释水文化,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们精神追求。
都市水利主要任务是构筑与管理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体系、妥善保护水环境、合理配置水资源。有八大衡量指标:防洪保安体系、防污治污生态环境体系、城市供水的保障体系、水务一体化管理体系、水科技创新体系、水行政执法体系、水工程良性运行体系、水利队伍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二是大办小康水利。这主要针对我市农村而言。所谓小康水利就是在农村水利建设中,注重与农业、小城镇、生态环境相结合,发挥水体的基础性、舒适性作用,创造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水环境。小康水利有两大任务,一是水利提供与小康水平相适应的防洪、环境、安全支持和保障。二是水利本身的小康建设,要保证水利各级组织这支队伍经济收入、民主权利、人员素质、科技水平、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小康水利建设主要有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用水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水利自身发展安全六项指标。
大办小康水利,重点要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流域,分区域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央和省里从今年开始连续10年斥巨资予以支持,今年已在长沙县进行试点,这个机会难得。各级要加大工作力度,正确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大办小康水利,要对小型工程实行“产权明晰化,责任明确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要制定和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民营水利,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走民建、民有、民营的发展之路。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置换,做到小农水、大规模、大水利。
来源:湖南水利网 2005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