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控制排污总量是根本——探寻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之道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水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缺乏可持续协调发展,未能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所付出的代价。
  太湖流域如何尽快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在经历十余天的采访与参阅大量材料之后,记者以为或许可用以下几味“药”,进行综合治理。

  药剂一:“引江济太”作用明显 控制排污总量是根本

  水利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指引下,大力倡导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的治水新理念。为改善太湖水质,于2001年10月开始实施“引江济太”工程,长江水3年入太湖流域65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超过30亿立方米。不仅增加了太湖水量,对太湖污水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而且使太湖水体流动速度加快,目前太湖水体的置换周期从原来的300天缩短到了250天,自净能力大大提高,达到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目标。
  “引江济太”对缓解太湖流域的水污染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引江济太”受益地区面积达9600平方公里,约占太湖流域平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主要引水河道望虞河水质已经从调水试验工程实施前的Ⅳ类到劣Ⅴ类转为现在的Ⅱ类到Ⅲ类,污染物指标平均降幅超过50%。主要向太湖下游地区供水的太浦河流经平望镇的水体水质已从Ⅲ类改善为Ⅱ类,进入上海市境内的水体水质已从Ⅲ类到Ⅳ类水转变为Ⅱ类到Ⅲ类水。
  虽然“引江济太”为太湖水质总体好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仍然是权宜之计,我们不能把太湖还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引江济太”工程上。要从根本上防治太湖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水功能区划确定排污总量,然后将排污指标层层分解,严格控制。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污水的排放量不超过太湖流域的纳污能力,同时再辅以“引江济太”等措施,进一步稀释,提高自净能力,太湖水质才能不断趋于好转。

  药剂二: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最有效途径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不仅适用于缺水的北方,也同样适用于丰水的南方。它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供给压力,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降低供水投资。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预测,我国2010年供水设施单位投资约每立方米8元,污水处理约为10元,可是节水仅需3元。相对于调水和治污,节水成本最低。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工程手段、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激发出整个社会自觉加强自律,形成节水的内在动力。
  节水等于减污。昆山是江苏省的节水先进城市,副市长任雪元向记者介绍,目前全市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减少污水1万多吨。在主要受水质型缺水制约的太湖,节水潜力巨大。太湖流域总人口近3900万,按每人每年节约5方水,用1方水要产生0.7方污水来计算,节水一项就可减少污水近1.4亿立方米,不仅可以少支出大量的污水处理费用,还可大大节省供水成本。另外,太湖周边城市大多为旅游名胜之地,每年的流动人口不是小数,宾馆饭店用水量甚多,节水空间较大。
  相对于生活节水,作为用水大户的农业也可以成为节水大户。在太湖周边,水稻既是主要种植作物,也是主要用水作物。由于农民多数沿用传统种植方法,用水量很大,且用水效率不高,如果采用适合的节水灌溉方式,每亩可节水150立方米以上。另外,节水还会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无效流失。所以,在大力开展农业节水的同时,如果再辅之以科学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问题也有望得到有效控制。

  药剂三: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迫在眉睫一般来说,我国的河流下游经济比上游发达,但与之对应的是水污染也相对较重。但随着全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许多河流上游经济也在逐渐发展壮大,水污染治理的压力也将面临与下游同样的局面,并且给下游水污染治理带来更为沉重的负担。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下游的水生态结局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全流域范围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太湖流域周边四省市中上海、江苏、浙江经济都十分发达,只有安徽的经济相对落后。与之对应的是,流域内的省界河流22个监测断面中,仅浙皖边界一个断面为Ⅱ类水质。如果不尽快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这一断面的水质能否维持在Ⅱ类水标准上,令人担心。目前,许多领导、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着手调研试点,记者希望这一机制能够早日出台并得到实施。

  药剂四:加大投入力度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应适度超前发展,但从太湖流域现状看,反而滞后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流域经济总量虽然已达1.9万亿元,但流域水利和水污染治理投入明显偏少,水利发展滞后,流域防洪减灾和水资源调控能力跟不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介绍,太湖流域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流域污染治理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流域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53亿吨,而流域城镇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仅为30%左右,污染物总量已远远超过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即使流域废污水都能达标排放,流域水质总体上也不能全部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另外,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177亿立方米,而目前流域用水量已达316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38亿立方米,加之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蓄能力有限,这种供需矛盾更显得“雪上加霜”,使得部分地区供水安全更加难以保障。
  太湖周边城市经济实力十分强大,很多全国百强县市就在这里。另外,太湖流域内高校众多,科研力量与科研水平也不用怀疑。只要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他们就能对太湖水了解更多、更深一些,从而在水污染治理上找到最有针对性的、最佳的治理方案,各单项治理技术与综合治理技术也能早日成熟并得到推广,加快全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步伐。


  病痛总是需要时间来抚平。太湖,这颗华东大地上曾经蒙尘的明珠正在被人们渐渐擦亮。正如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太湖在变,只要在变,就有希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5年7月19日


 
 
 
主办: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 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 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