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我们此行最后一站。
环湖诸城,惟有湖州因太湖得名,两者之间的紧密由此可见。依山傍水的独特景致,让古人写下了“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诗句。
湖州进入太湖水量占太湖流域总入湖水量的40%,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太湖。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湖州,如今已经成为长江三角洲14个重点城市之一,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多亿元。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地方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一直在相互制约。如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所说:“一个地方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按照规定要减少排污总量,这才是太湖的治污之本。但一些地方不但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强,原因就是发展还在继续。”对于湖州,也曾经历过相似阶段。经历痛楚与困惑之后,湖州分析自己天然的山水优势后,开始利用生态这一巨大资源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湖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福宁是这样解说的:从发展条件看,生态优势是湖州最大的优势之一;从发展要求看,生态建设是湖州“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安吉县为湖州所辖,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后,提前两年完成了太湖源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现了水污染物明显削减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双赢。今年是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路采访,我们发现许多地方由于多种因素难以按时完成,最后一站能听到这一消息,着实让人兴奋,采访中行走的脚步也似乎轻松许多。
在湖州,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难题就这样被解开了。
本站记者 巩劲标
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