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鼓起咱农民腰包
——湖南省桂东县小水电发展见闻

  湖南省桂东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境内溪河纵横,原始森林密布,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彤彤”“绿油油”“凉爽爽”“神秘秘”“情绵绵”等美誉。然而,这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桂冠”,即“国家级贫困县”。记者近日在桂东县采访时,湖南省水利厅农电局副局长刘振林介绍,桂东县半数以上人员持有小水电股权,每年从小水电站分得红利,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鼓励民间资金入股办电,掀起了股份制办电热潮,一座座小水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山顶沿着曲折的山路,到达谷底。两岸青山耸立,谷底一座小水电站映入眼帘,厂房内机器转动。这就是投资3600万元,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量4200万千瓦时的石壁山民营电站。这是2000年,湖南省委原书记杨正午到桂东县挂点扶贫时,发动当地农民积极参股兴建的电站,从此拉开桂东县股份制办电的序幕。
  桂东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到1997年年底,小水电装机已有8940千瓦。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他们已经从小水电开发建设中尝到了甜头。可是,当时装机仅占全县理论可开发量的4.6%。桂东县委、县政府为不让大自然馈赠的“金山银水”白白流失,让丰富的资源变成滚滚财源,大胆创新思路,鼓励民间资金入股办电,掀起了股份制办电热潮,一座座小水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桂东县副县长刘家武向记者数起“家珍”:
  1998年,桂东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的决定》,明确了小水电开发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有资金和积极性,就优先审批给谁开发”的原则,敞开大门,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小水电。
  更重要的是,桂东县委、县政府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果断提出了小水电投资以民资为主,办电模式以股份制为主的发展机制,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办电,使闲散的民间资金找到了“婆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小水电发展的资金问题,促进了小水电开发。
  桂东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干部创办实体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把干部办电与经商办企业区别开来,允许干部以合法收入投资入股办电,依法保护干部参与小水电开发的收益,激发了干部参与小水电开发的热情,从而带动全民办电的热潮。
  具体做法:各电站在筹建时,考虑把一定数量的股份给农民,并允许农民用林地、旱土入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那些农民想参与而苦于没资金的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各电站均安排了一定股份用于当地村级入股。桂东县委、县政府在每年的扶贫资金中,每村安排3万~5万元作为贫困村集体股金参股办电。
  桂东县小水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电站153座,装机14.3万千瓦。

  大量民间资金入股办电,小水电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其收入占全县财政的“半壁江山”

  李本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桂东县小水电产业发展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当他筹建铁山电站的时候,大多数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并且有不少人反对,因此募集股金非常难。虽然当时银行支持当地项目建设的贷款很多,但当私人电站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也没有先例,“找谁担保、用什么担保、谁又愿意担保”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倔强的李本源坚定地说。历尽艰辛,耗时4年,他建成了桂东第一个股份制电站,并且年回报率达20%,让支持他的人尝到了挖第一桶金的甜头。
  桂东县水利局局长张友恒介绍,为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桂东县委、县政府对李本源等能人厚爱有加。不仅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大显身手的好环境,使部分能人成为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而且凡是县级有关研讨经济工作的会议,都会邀请他们参加,每年都会召开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直接参政议政。近年,在小水电开发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能人和领头致富的农民,带动了桂东县的经济发展,成为领军人物。
  “干部敢投资,我们也就敢掏腰包。有资金投入,才会有效益回报。”沙田镇大坑村郭俊恒道出众多村民当时的心里话。“投入”“回报”这些经济术语,和桂东县农民连在了一起,与小水电连在了一起。从第一个股份制电站的建设到小水电建设的全面铺开,小水电开发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又推动了小水电的开发。
  桂东县1998年以来新增小水电投资的99%都是民间资金,并且以农民筹集资金为主。全县156个村(居委会)中有126个在电站有股份,资金总额达900万元。记者在石壁山电站了解到,这个电站有股东3000多人(其中农民1200余人),股份占80%,股东年分红率达到20%。
  刘家武说,小水电已成为桂东县的支柱产业、第一财源。近年,小水电产业发、供、用环节每年实现的税收都在3800万元以上,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规范化管理,保证股民利益,确保农民通过小水电开发建设,能够长期受益

  张友恒列举了股份制电站给桂东县农民带来的效益:
  小水电开发为农民带来直接收入。当地农民除了通过入股电站直接取得收益外,电站建设过程中,当地农民可以从劳动用工中增加劳务收入,电站运行管理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共有8000余户农户参股办电站(占股民总人数的75%),股金总额达3亿元(占股金总额的50%),每年可以从电站取得收益4500万元(占分红总额的50%)。目前建成投产的电站共安排千余人就业,其中雇请农民700余人,每年支付农民工资800余万元,下岗工人工资400余万元。
  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黄洞乡沤菜村位于海拔1054米的高寒山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粮食生产“三年两不收”,1999年人均纯收入仅506元。2001年投资125万元,建成装机容量320千瓦的沤菜电站后,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电站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5万元直接发放给村民,沤菜村人均从电站分到400元的利润,并从村财政收入中兑现奖教、奖学资金,对贫困户、五保户以及受灾特殊群体,村里每年都给适当的补偿。
  沙田水庄电站自2004年正式投产以来,实现年均产值47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增加纯收入200元。村里每年从村集体股份中划出5万元股份,利用股份分红,成立了村教育基金、养老基金和“关爱女孩”救助基金。该村年满60岁的老人每年能从电站领到一定的“养老补助”。促进了组组通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自来水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
  刘家武介绍,桂东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桂东县小水电开发与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全县小水电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全县小水电开发与管理办公室,对小水电开发与管理中的安全生产、财务管理、站务公开等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监督、服务。加强了项目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监管,健全了财务制度,严格了财经纪律,防止了项目资金流失、挪用,保证了股民利益。
  刘振林表示,无论是桂东县,还是整个湖南省,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特别注重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合理利用现有水能资源,充分发挥小水电建设在防洪、灌溉、供水、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关人士感言,小水电资源是农民唯一能够利用的稀有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这些稀有资源,使农民能够从中长期受益,是相关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此方面,桂东县的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 赵学儒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