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水,一直伴我前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出生在鲁西平原上的一个贫穷村落里。村西头那眼老砖井至今记忆犹新。

  村西头有两个水坑,路西是个大的,路东是个小的。小坑东北角半圆形高台上有一眼砖井,是1949年村民们凑钱开凿的。那时风调雨顺,坑里经常存着满满的、清清的雨水,水井主要靠坑水补给,水甜甜的。

  上世纪60年代初,家乡发生大旱,一个多月滴雨未下,地面干裂出一道道大缝,坑里没了水,井水也越来越少。虽然村里还有几眼砖井,但都是咸水,根本没法吃。人们只好到离村二三里远的地方去挑水,由于我村地下浅层无淡水,远途挑来的咸水只能洗菜,连牲畜都嫌水咸,光摇头不下嘴。人们吃水只能靠这眼老砖井了。

  人多水少,苦了乡亲们。白天,井里的水早已被等在井旁的老人们打走,等到我父亲下工后,井里早已无水可取了。无奈之下,老父亲只好晚上去打水。白天干活、晚上挑水,辛苦至极谁人不知。劳累点倒没什么,关键是能否抢上水。那时,晚上打水的人也很多,赶巧了,能刮点清水,否则空桶而归。为水争吵、骂人和打架的事经常发生。

  1962年春天,父亲到很远的地方挖河修堤。走时给我和大姐两大任务:上学、刮水。我俩刮水没经验,家里经常断水,母亲只好到邻居家借水。看到母亲借水为难的样子,我们读懂了母亲的心,便商量了个主意,一定要弄到水。半夜时分,我们就出发了,走到井旁,大姐用井绳系住我的腰,放我到井底下刮水。我手脚伸开呈“大”字形,撑着井壁往下滑,人小手没劲儿,快到井底时,手脚一软,一下子落了下去,重重地摔在了井底,弄了一身泥水,我在井里喊哎哟,姐在上边大声叫,总算没出大事。在大姐的劝说下,我在井里边哭边刮了几桶水。自此,再也不敢下井了,甚至到井旁一看就害怕。那时我常想:“什么时候才能吃水不难啊!”

  看井就怕的事被村里人听说了,有人给我起了绰号叫“双井”,意在两人架着不敢看井。那时,在村里提我的大名很少有人知道,但一说“双井”,几乎无人不晓。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天气干旱,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老砖井也无水可取了,经常露着井底,群众吃水更加困难。无奈之下,村里请来打井队,在老砖井井底下挖了3米多深,又下了3节竹砂管(里面是砂管,外面是棕,再外面是竹子,用铁丝固定,每节砂管长1米),成井后,水从砂管里往上喷涌。因此,当地群众称这种打井法叫“下泉”,井建成后叫“泉井”。别看花钱不多,出水效果还不错,基本满足了全村群众的吃水需求。

  上世纪70年代初,从学校毕业后,我成为水利战线上的一员。此时家乡连年干旱,老砖井的泉水又不够用了。乡亲们让我想想办法,我一连思考了几个昼夜,别无他法,只好领着老支书一块去找县水利局长。于是,县打井队在村中心打了一眼50多米的浅机井,在机井旁垒了个蓄水池,每天机器抽水一两个小时,水虽然没有原来那眼井水甜,但总算缓解了乡亲们吃水难问题,也了却我一桩心事。

  新世纪初,我早已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了,因我对水利工作较熟,又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上发表水利方面的文章,县里就让我分管水利报道。恰巧,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水利厅帮扶我们这个地方,村支书又找上门来:天又旱了,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下降得很深,村里人多,浅机井出水少,人畜吃水都非常困难。看着老支书为难的样子,我让村干部把村里缺水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引起了省水利厅和县水利部门的重视,决定给我们村打一眼深机井,村里人认为还是老砖井水甜,执意在老砖井旁打了一眼100多米的深机井,水质果然不错,并建了个水塔,安装了自来水龙头,乡亲们都来这里接水。吃上水的乡亲们,给这眼深机井也起了个名字——“双井”。

  饮水思源。村民们没有忘记老砖井的功劳,虽然老砖井干枯了多年,依然把它保留下来。

  水利部党组提出发展民生水利,为贫水村庄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搞好这项工作,县里成立了“村村通自来水”领导小组,我成为其中一员。不到一年,全县村村通上了自来水,乡亲们吃自来水问题解决了。

  2008年5月10日,是村里乡亲们最高兴的日子,这天自来水工程竣工开始通水。乡亲们走出庭院、走向街头、走向水塔旁,无不额手称庆,村里村外到处洋溢着欢乐。老支书在喇叭里亮开嗓门:“庄乡爷们都准备好,马上开闸放水!”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自来水迅速流向全村523户人家。自此,吃水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村里一位95岁的司张氏摸着水管,喃喃自语:“这水咋流过来的呢?水咋流得这么快呢?”村干部乐了,围观的群众笑了,水声、笑声在古老而又贫水的土地上空久久回荡……

  令乡亲们更欣喜的是,随着“民生水利”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县里又拿出国家扶持农村兴修水利的专项经费,重点解决特贫水村庄浇地难问题。故乡地下水又苦又咸,当然在解决范围。除县里出“大头”外,剩余资金由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承担,一气打了10眼深机井,加上原来的10眼老机井(只能浇大苗),全村实现了“百亩双井”。从此,村里2000多亩耕地实现了机井水利化,农业丰收有了指望。去年国庆前夕,10眼深机井开始抽水运行,尝到水甜头的村民们写了一副特大的大红对联贴在了高高的水塔上:砖井泉井不如机井,爹好娘好没有党好;横批是:水利百姓。家乡老砖井—竹管井—浅机井—深机井的变化,代表了我国平原地区机井发展的历程。

  今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被借调到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工作,再次与水续缘。恰巧,住在紧挨北京东三环双井桥旁的富力城,上下班路过双井桥。看见这座桥,我的心情就难以平静,就想起我的绰号,想起村西头那眼老砖井和深机井。

  作者单位: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作者: 司印居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