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佛堂水”

  那是5月末一个闷热的下午,因为城乡联网供水的缘故,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堤西(“范公堤”把现在的东台分为堤东、堤西)水乡。
  沿着小道西行,不经意地望去,是一大片青砖小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横亘在远处。那便是我们要去的缺水的庄子。
  走进小巷,我心中不知不觉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思绪。巷子的两边,参差坐落着一幢幢青砖小瓦的农家大屋。昏黄的阳光,将周围的树木剪裁出班驳的叶影。摇曳婆娑中,透着些许阴暗和清凉。不少房子在城里已难得一见了,有的地坪很高,有3尺左右,那些高大的门楼俯瞰着访客,有些咄咄逼人。见我一脸的疑惑,同事说,这或许是为了防水患吧。房子虽然有点陈旧,风格却传统而古朴。
  一路上没遇到什么行人,窄窄的路面倒显得开阔,忽然,迎面来了一位老汉,他挑着一副空水桶,边走边侧身跟路旁的人打听着什么,我们赶紧闪身让过,几个少妇也拎着塑料桶、罐什么的,匆匆走去。
  很快,我们来到小巷的尽头,刚站一会儿,就有人就围聚过来,议论着,愤懑着,大家的目光都投向路边一个干涸的小水坑,有只黝黑发亮的水龙头套在一根细细的白色水管上,龙头大张着嘴,一滴水却不见流出来。
  村民有的说,7天前的夜里才来过一点水;有的说,去年9月份收完水钱,镇里水厂就没来过水,河里的水实在不能吃,只好到“佛塘”里去挑水吃。好容易听罢唠叨,留下的是默然。我暗想,好歹也是里下河水乡啊,所谓“佛塘”,一定是常说的老水塘,那是上天有灵,恩泽于斯,被奉为“佛塘”。想来,那里应该水面开阔,水草肥美,鱼儿成群,水也应该是清澈的。
  于是,大家照原路返回,去看“佛塘”。又转到桥头,照一位老人说的方向往南望去,那哪里是什么大水塘呢!远处一座高大的庙宇,气势恢弘,随风隐约传来了钟磬声,旁边还有人在来回走动。闹了半天,人家原来说的是“佛堂”。
  佛堂坐北朝南,掩映在葱茏的树丛里。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七彩的光。一条宽阔的河,欢畅地从堂前流过,颇有“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意境,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梓辛河。如此风水宝地,又怎么会缺水呢?走近佛堂,大家的目光落到高大的黄色西山墙不远处,我看到的是一幅同样的景象:一个小水坑,两个老妇人正在小心翼翼地用塑料桶在细流下汲水。水坑似乎很深,有不少积水,小拇指粗的水管上安着一个崭新的阀门,河边还停放着一只运水的小木船。
  阳光已渐行渐远,几个小时的奔波,大家早已浑身冒汗,脚步变得有些缓慢。在夕阳辉映下的小桥,俨然一幅油画映入眼帘。风蚀的雕刻,斑驳的青砖,碧绿的垂柳在清风中摇曳,桥下那江南式的圆月与落日辉映。桥拱中央的长方形匾额闪烁着红光,呵!一颗依然鲜红的五星让人怦然心动,好像在诉说着流金岁月,那上面还依稀刻着“张垛”两个大字。
  一路上,我们又仔细踏勘了沿线管线情况。决策仿佛在一瞬挥就:新铺一条大口径管道输水送到张垛!张垛的村民终于可以告别“佛堂水”了。张垛之行,我有如跨越时空,聆听岁月那沉重的脚步,流连小桥、流水、人家,我的眼前至今还闪烁着的佛塘、红星、小水坑……
  一位先贤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么身为水利人,又该有怎样一种境界和感慨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作者: 马德明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