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规划设计文本

  花凉亭灌区经历了初建、扩建、续建与支渠配套、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个建设阶段,我有幸收集到了各阶段的规划设计文本。

  1962年8月,安徽省水电厅编制了《花凉亭水库西灌区计划设计任务书》。打开这本用粗糙的青褐色纸张印制的文本,一个控制面积580平方公里、自流灌溉33万亩、渠首引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的灌区展现在我眼前。灌区工程始于1958年夏天,渠道一直由地方政府组织人员开挖。1960年因自然灾害,工程被迫停工。1961年,安徽省水电厅接管工程后,当年冬天,时任安徽省水电厅副厅长的王祖烈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对灌区的地质、地形、地貌进行调查与勘测。他们冒着严寒,不畏艰辛,跋山涉水,顽强工作。野外作业环境恶劣,许多同志病倒了,王祖烈也患了关节炎,但他忍着剧痛,拄着棍子坚持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安徽省水电厅集中了精兵强将进行编写。根据当时的条件,规划选择了中型灌区的规模,设计建设一条干渠、两条支干渠,灌溉太湖、望江两县的农田。工程由安徽省水电厅第五管教支队承担施工任务,建设至1965年春,主要骨干建筑物建成验收后,移交给地方政府,“边建设、边运行管理”。到1969年,规划设计目标全部实现。随着受益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群众迅速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作为母本,《花凉亭水库西灌区计划设计任务书》,对后来的规划设计有着珍贵的参考价值,也为后人了解灌区初期的情况提供了史料。

  为了扩大灌溉效益,1971年,安庆地区革委会水电局会同安徽省交通局、地区交通局联合编制了《花凉亭水库灌区扩建配套工程扩大初步设计书》。此文本规划渠首引水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并有通航工程。水利部在批复中指出,渠首引水流量修正为70立方米每秒,暂不考虑通航工程,因而1973年又编制了《花凉亭水库灌区扩建配套工程扩大初设修正》。这两个文本是在原工程基础上,将总控制面积扩增至1407.6平方公里,灌溉效益扩展到太湖、望江、宿松、怀宁4个县来规划设计的。编制第一个文本时,因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太繁忙,参加编写的一位青年技术员连续3次推迟婚期,延误了一年多,直到将任务完成,才与女友牵手步入洞房。如今回忆起这段往事,这位老同志感慨地说:“那时我们干工作,真是革命加拼命,全身心地投入,根本不顾个人的事。”翻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我顿时被文本散发的豪迈气概所震撼。别的不说,单就太宿干渠一号渡槽的设计规模,当时在安徽省就绝无仅有。为了实现规划设计内容,4个县的民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仅数万人的民工大会战就达十余次。顽强拼搏至1978年,扩建的长36.7公里的总干渠和4条分干渠全部建成,并通水灌溉。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毛逢斌将这两个文本交给我时,指着金黄色的封面笑着说:“这是麦黄,这是稻黄,为灌区人民迎来了黄金时代。”老人家说得对,大规模扩建后,受益的4个县年年粮棉喜获丰收,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开始朝着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奋进。

  作为大(2)型灌区,必须完善支渠配套。安庆行署水电局勘测设计院于1982年3月编制了《花凉亭灌区支渠渠系配套工程扩大初步设计》。文本将灌区总控制面积调至1195.9平方公里,灌溉面积核定为105余万亩,重点对总干渠、分干渠的防洪工程和主要支渠的配套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参加过编写的老同志回忆说,当时安庆行署水电局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参加会战,工作中,一位技术员得知老婆早产的消息,到附近人家借了辆破旧的自行车,连夜赶回安庆的家。等妻子剖腹产生下孩子,将她们安顿好,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回工地,连续40多小时没有睡觉,结果工作时他晕倒在测量仪器前。我得到的这份文本为铅印本,外面用塑料硬皮包装。透过文本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灌区境内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渠道,源源不断地将水送入万顷良田。按规划内容实施后,工程的灌溉能力进一步增强,受益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5.76万亩。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1999年12月,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与灌区管理局设计室联合编制《安徽省安庆市花凉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0年4月通过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审查,花凉亭灌区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范围。捧着这本制作精美的文本,我激动不已,感慨千万。为了编写这个文本,时任灌区管理局设计室主任的毛逢斌虽面临退休,但他不顾年事已高,主笔起草规划设计文稿。在反复修改稿本过程中,因持续熬夜,生活没有规律,他的胆囊炎发作了,可他忍着剧痛伏案挥笔疾书不止,妻子劝他住院治疗,他说:“这次机遇对我们灌区来说太重要了,不按时完成任务,我决不住院。”本文如期上报,可因贻误了治疗,胆囊炎至今仍苦苦地折磨着老人。此文本以建设节水型灌区为主要内容,获得批准后,灌区又迎来了新的建设高潮。经过数年锐意拼搏,实施了一大批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焕发出新的活力,扩大了灌溉效益。住着楼房、生活富裕的灌区农民夸赞灌区工程是他们建设新农村的“命脉”基业。当下,规划设计内容正在进行,文本则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工具书。

  拜读一本本凝聚着众多工程技术人员心血与智慧的规划设计文本,我深知:灌区的辉煌业绩,正是新中国60年水利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如今,花凉亭灌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前景将更加绚丽斑斓!

  作者单位:安徽省花凉亭灌区管理局
作者: 杨继光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