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的变迁

    浦口区是南京市的一个江北小区,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农村人口近20万。这里濒江临河,山岗交错。村前屋后、田边路旁有很多池塘、水坝,它们承担着农田灌溉和雨水拦截、调蓄径流的任务,也改善着生态,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快乐。

 

    多少年来,人们在这里择水而居,在河边洗衣浣纱,淘米洗菜,孩子们夏天在这里游泳戏水,消暑健身,春秋时节,大家围着河塘钓鱼虾,捉鳝鳖,尽情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妙趣天成。

 

    然而,曾几何时,这些滋润了多少代人生活的池塘、水坝,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工农业发展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大量化肥、农药进入沟河,工业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使得农村河道淤浅、水质恶化日趋严重。许多塘坝,河底污泥淤积壅塞,河坡、堤岸垃圾成堆。水体富营养化,发黑恶臭,鱼虾灭绝,水花生等浮游植物肆虐疯长,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沟,蚊虫孳生地。不要说孩子们游泳、大人们淘米洗菜,就连牛、鹅、鸭也躲得远远的。河塘在遭到严重污染的同时,也失去了调节水量的功能,蓄水能力萎缩,增加了河流的下泄流量,造成农村许多地区出现“非涝即旱”的现象。

 

    张传孔是浦口区星甸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镇水利站站长,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了30多年,曾先后获得过“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同时也是多届连任的南京市人大代表。他在亲身体验农村水利事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品味着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真实感受到父老乡亲们面对生活环境一天天恶化的心痛和无奈。

 

    他是南京地区较早关注改善农村水环境并身体力行的人之一。2000年,他结合所在镇及平时所了解的南京地区河塘的现状,通过多种形式呼吁,政府部门在抓好防洪保安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对农村河塘、沟坝进行清淤疏浚,清洁水源,提高调蓄能力。与此同时,他还争取所在镇街领导的支持,结合冬春水利建设,在村民居住集中的自然村周边进行清淤试点。终于,200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主的县乡河道疏浚整治。一时间,全区上下联动。秋冬时节,山乡田野里人头攒动,泥浆泵、挖掘机、运载机隆隆作响。这是自取消农村义务工制度以来,工程规模最大、受益面最广的水利工程。各镇街领导和村组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也空前高涨,他们主动与水利部门联系,争取指标,认真配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中的服务。清理出的污泥作为肥料进入农田,集中堆放起来,用于植树绿化,河道两岸也栽植了各种花草树木。

 

    星甸镇是浦口区典型的山丘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镇目前已有80%的河塘得到整治。整治后的塘坝、河沟,蓄水能力增加,缓解了山区水源紧张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

 

    这几年的治理,让浦口区的农村水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池塘里的水清了,鱼儿又游回来了。有热心的村民,从荒滩沼泽地挖来芦苇和菖蒲的根茎,移植在塘边,有的村民自发在池塘边修建了水埠。顶山、汤泉等镇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打造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的典型村。老百姓对此交口称赞,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周边地区的干部群众也来此参观取经。

 

    在不久前浦口区组织的一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问卷调查中,老百姓对开展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的满意率超过90%,被列为政府为老百姓所办的最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之首。

 

    水环境改善了,村民们也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变化。大家就像爱护自家的农田和房屋一样,细心呵护着村庄周边的大小塘坝。浦口这颗南京市的江北明珠也因此流光溢彩,处处山青水绿,灵秀俊逸。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水利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6月4日

作者: 陈友国
SRC-131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