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情满汉江三千里 栉风沐雨五十年
——汉江集团50年发展综述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迈入百万千瓦电厂行列

 

 

丹江口铝业公司电解车间

 

 

丹江口电化公司20万吨电石生产基地

 

 

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汉江国际”房地产项目

 

  滔滔汉江,从秦岭、巴山走来,向长江、东海奔去,迤逦三千余里。在鄂西北与其支流丹江交汇的地方,汉江之上架起一座雄伟的人工建筑物,这就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汉江、根治汉江水患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这颗镶嵌在三千里汉江上的璀璨明珠,为汉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次创业三次跨越


    50年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开拓者、建设者、管理者经历了三次创业、三次跨越。

    第一次创业,建成五利俱全的丹江口水利枢纽。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1967年11月,丹江口水库下闸蓄水;1968年10月,电厂第一台机组发电;1973年年底,初期工程竣工。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由长2494米的大坝、装机90万千瓦的水电站、通航能力150吨级的升船机、110千伏开关站、220千伏开关站、陶岔及清泉沟引水渠首泵站等组成。枢纽大坝位于汉江中游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丹江入汉江口下游800米处,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坝顶高程162米。水库跨鄂、豫两省,控制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总库容209.7亿立方米。枢纽建成后,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配合中游民垸分洪,防洪能力可提高到100年一遇,彻底改变了枢纽建设前汉江中下游“两年一溃”的局面,保障了江汉平原和武汉的安全。200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建设,枢纽大坝将加高至176.6米,水库最大库容将增至339.1亿立方米。加高工程建成后,初期每年可向北方供水95亿立方米,汉江中下游民垸基本不分洪时,枢纽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

    丹江口水利枢纽的成功建成,为我国积累了设计、建设、管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宝贵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水利水电设计、施工及管理队伍。继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之后,他们又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等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继续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谱写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第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建管结合、全面发展”的水利企业发展之路。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后,为充分利用便利的电力资源,相继建设了铝厂、铁合金厂、电石厂、碳化硅厂、轧钢厂等一批多种经营企业,逐步完善了医疗、教育、绿化、后勤系统,形成了工业初步格局和经营规模,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职工家属和子女的就业问题。

    1978年4月,水利电力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成立,明确管理局为企业属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丹江口工程从思想上、组织和职能上由施工建设转向运行管理。这一时期,“建管结合、全面发展”的道路也经历了从潜意识到有意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989年,管理局制定了“优化水电、外向横联、积极开拓、形成集团”的企业发展目标和“立足主体、发展两翼、服务社会、追求效益”的具体方针,管理局的多种经营事业由此稳步提升。在巩固水电主体的同时,以铝业为龙头的多种经营发展壮大了经济实力,积累了经营管理经验,为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八五”末期,依托水电基础,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能与电力企业平分秋色,电力企业与工业企业互相依存、相得益彰、比翼齐飞,这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

    “建管结合、全面发展”,使丹江口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也拓展了水利经济发展空间,让其发展思路清晰、效果明显。在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后,丹江口水利枢纽作为多种经营的典型向全国水利行业推广。

    第三次创业,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1994年11月,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1996年10月18日,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这是企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汉江集团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推进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计划管理、财务管理、投融资体制、社会保
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规范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推动高效快捷的企业管理模式,顺利地完成了转机建制工作。

    进入新世纪,在水利部、长江委的领导下,汉江集团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产业多元化、产权多元化”战略,对内优化资源配置,对外实施资本扩张,形成了以水电、铝业、电化、地产四个板块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产业分布于湖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河南等地。汉江集团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0余亿元,资本、管理、思维、技术、人员走出了丹江口,实现了集团历代领导的夙愿。这一阶段创汉江集团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之最。

    丹江电厂机组增容改造后跨入了百万千瓦电厂的行列;成功控股王甫洲水力发电公司;联手北京能源投资集团公司,总投资近100亿元,合作开发潘口、小漩、龙背湾、孤山水电站;与珠江水利委员会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打造百年汉江的梦想正在放飞。

    铝产业进行了四期技术改造,关停落后产能,形成了12.2万吨的电解铝规模产能。与有实力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在山西祁县、山东茌平投资建设碳素项目,在浙江衢州投资建设干法氟化铝项目,在江苏昆山投资建设超宽超薄铝箔项目,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初步实现了产品扩展和纵向一体化经营。

    电石产业整合重组、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追随国内最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汉江集团电石产能达到40万吨。整合组建地产公司,除在丹江口发展房地产项目外,已进军武汉市房地产市场。

    三次创业、三次跨越,汉江集团实现了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在有进有退中跨越式发展,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勇于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

    “五利”俱全书写辉煌

    50年间,汉江集团始终把握国有企业的神圣使命,积极履行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防洪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首要任务。截至2008年,枢纽共拦蓄洪峰流量大于1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82次,经受住了超千年一遇洪水位的考验,有效地保护了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洪效益达450亿元。特别是在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全线告急的生死关头,丹江口水利枢纽通过科学调度,汉江洪峰胜利实现与长江第六次洪峰错峰,为武汉关水位不超过1954年洪水位、为江汉平原及武汉市的防洪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电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重大贡献。枢纽电站是华中电网的主力调频、调峰、调相和事故备用电站,对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改善供电质量和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枢纽电站输送的强大电力,保障了武钢1.7米轧机工程顺利启动和车城十堰的崛起,带来了鄂豫两省农业丰收、工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08年底,枢纽电站累计发电1340亿千瓦时,是我国第三个发电总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水电站。从1973年起,汉江集团通过直供低价电的方式,直接对承担库区移民的丹江口市,郧县、淅川县进行经济补偿。根据1982年至2007年的统计资料,累计向三县市供电电价差额50余亿元,平均每年近2亿元。此外,还从丹江电厂的超发电收入中统筹2亿余元用于解决库区遗留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维护了库区社会稳定。

    丹江口水利枢纽建成以来,共向湖北、河南两省灌区无偿供水160多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3100多万亩,特别是湖北引丹灌区近3年粮食年均总产量30亿斤,年均增产近亿斤,灌溉净效益20多亿元。2009年,中央制定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引丹灌区就占10亿斤。

    枢纽的建成,改善了汉江的航运条件,150吨驳船经升船机过坝可直达陕西白河;丹江口水库有效养殖面积93万亩,为发展地方渔业养殖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汉江集团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领导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展示了良好的水利企业形象。在西藏满拉、昌都、拉萨,在新疆伊犁,援藏、援疆的队伍中有汉江集团;在郧西,在兴山,在’98洪水灾区,捐资助学的爱心活动中有汉江集团;在潘口水电站,在孤山水电站,在丹江口市牛河林区凤凰茶场,项目扶贫的行动中有汉江集团。特别是在2008年南方抗击雪灾和四川抗震救灾中,汉江集团的抢险救灾队伍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听从指挥、科学施救,圆满完成抢险任务。

    情满汉江三千里,栉风沐雨五十年。

    汉江集团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展为一个连续35年保持盈利的大型企业集团。从1968年开始发电到2008年,销售收入累计实现320亿元,利税合计累计实现80亿元。

    如今,汉江集团正按照“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出资人、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职工”的原则全力推进股份制改造,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将国有独资的汉江集团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在未来几年里,他们将优先发展清洁能源——水电;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完工后,他们将努力实现丹江口水利枢纽防洪、供水、发电等功能科学一体化管理,精心调度,努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通过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延伸产业链,使高载能产业成为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产业;按照产业适度多元化战略,继续在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领域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5年,汉江集团将建设成为汉江流域水电开发龙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主体,集发供电、供水、电化工、铝业于一体的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汉江集团整体实力和盈利能力将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一个在水利行业中充满希望的汉江集团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本版文图由汉江集团提供)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9月22日

作者: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