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专家考察团在姚安洋派河小流域

5年时间,姚安洋派河小流域由荒山秃岭变成郁郁葱葱
本站11月7日讯(记者 张金慧) 11月4~6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院士专家考察团在孙鸿烈院士的带领下,考察了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工作。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元谋县和姚安县。
洋派河小流域是姚安县考察点之一。这里距姚安县城9公里,过去是荒山荒坡,土层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山下的洋派水库由于泥沙淤积年年要清淤。但是,这两年不用清了,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水库由于水质的改善还成了县城主要饮用水水源地。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站在洋派河小流域的制高点上放眼望去,漫山的水土保持林郁郁葱葱,不见当年荒芜痕迹。据介绍,按照“长治”工程洋派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在2000~2002年三年时间里,集中连片营造高标准水土保持林12210亩,种植了黑荆、蓝桉、云南松、车桑子(山杨柳)混交林,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改善了洋派水库库区的生态环境。洋派河小流域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像洋派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一样,姚安县按照规划在许多地方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效益。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7.4%,治理区贫困人口从48800人减少到1688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92元增加到2096元。实践表明,水保工程带来了“三改善”,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