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高温干旱,全市40个区、市、县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为此作出批示:“要发挥科学技术在抗旱救灾中的作用”。重庆市科委和市财政局紧急拨款200万元,下达一批抗旱救灾科技计划项目,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科技项目,为抗旱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重庆市此次紧急下达的抗旱救灾科技项目包括:
一、在发生严重高温干旱的地区开展主要种质资源田间抢救保护,对面临干旱威胁的果树等多年生种质资源建立保护档案,并建立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基地)和原种繁育基地,同时改扩建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研发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活体材料保存新技术。
二、推广免少耕、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旱地秸秆覆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抗旱节水技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开展茶园浅耕除草、铺草覆盖、科学施肥、合理采摘等抗旱技术和树冠改造等灾后恢复技术。推广应用滴灌、微喷、微蓄微灌等节水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推广土壤管理、地面生物覆盖、树体保护、穴施贮肥水、地膜覆盖等树苗保护技术和滴灌、喷灌、微喷、埋土罐法等节水灌溉技术。
三、研究开发高温条件下主要秋播蔬菜集约化育苗和速生丰产优质生产技术,加快批量早秋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四、主要木本作物高温干旱应急减灾技术研究示范。研究内容包括柑橘、茶树、花椒抗旱生理与旱情监测技术研究,以及柑橘、茶树、花椒地面生物覆盖、节水灌溉、树体保护等抗旱减灾关键技术研究。
五、病险水库(渠)土石坝干裂损伤的快速检测及修复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干旱区重点病险水库(渠)土石坝损伤情况调研,适用于病险水库(渠)土石坝干裂损伤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病险水库(渠)土石坝干裂损伤的修复技术研究,水面下的土石坝抢修施工关键技术与材料等。
六、高效集水设施(水窖、滴灌等)规范化建设技术研究示范。研究内容包括雨水高效收集技术研究,雨水存蓄技术,雨水利用技术,不同种类集水设施、沉沙池选择及建设规范等。
七、森林灭火弹研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森林灭火弹总体方案研究,高灵敏度碰炸引信研究,灭火剂及灭火剂抛撒技术研究等。
八、启动旱涝灾害监测预警决策服务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旱涝灾害发生机理、规律及基于GIS的旱涝灾害精细化空间分布技术,主要作物旱涝灾害的实时监测和灾情评估方法,基于GIS平台的旱涝灾害动态模拟和监测预警决策服务系统等。
九、主要农作物品种耐高温干旱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水稻、玉米、蔬菜、柑橘、茶叶等主要农作物耐高温干旱评价体系构建,主栽品种耐高温干旱鉴定与评价。
与此同时,重庆市组织专家服务团,由市科委领导带队深入基层进行抗旱技术指导,并通过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等有效形式,及早研究提出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措施,指导灾后的生产恢复和科技攻关。同时,为做好抗旱技术储备,重庆市面向全社会征集抗旱防旱科研项目,主要方向为主要农作物耐高温抗旱新品种选育及新材料的创制,木本植物、蔬菜速生技术,高温干旱引起的次生性灾害(地质灾害、传染病、工业污染等)研究,高温干旱后农业生态修复技术,找水、节水灌溉技术,水库、塘堰修复技术,人工增雨技术等。
来源:科技日报 2006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