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公司评估淮河流域防洪规划


2006-07-31

20060731090421MGHPDA.jpg

    7月28日,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中咨公司组织专家在合肥召开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评估会,中咨公司马新忠主持会议,淮委主任钱敏出席评估会并讲话,淮委副主任汪安南出席评估会。此前,《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已于2004年10月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委员会技术审查。

 

    钱敏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治淮规划历程,他指出淮河作为新中国第一条进行系统治理的大河,现已初步建成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在历次防汛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抗御2003年大水中,1991年以来新建治淮工程防洪效益显著。但淮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2003年洪水暴露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防洪除涝标准低、洪水出路不畅、洪涝灾害损失仍然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增加,对流域的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制《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是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践治水新思路加强防洪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防洪法》、强化依法行政的需要。

 

    《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由淮委组织编制完成。该规划在全面总结50多年来治淮工作经验和历次淮河治理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对防洪区划、防洪减灾体系构成、行蓄洪区调整、平原低洼地区排水、防洪管理体系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防洪建设的近、远期目标和实施步骤。

 

    该规划近期上游兴建控制性水库,开展水土保持,中游整治河道堤防,完成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下游巩固扩大泄洪能力,基本建成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远期规划上游继续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中游进一步整治河道堤防,下游建设入海水道远期工程,进一步扩大排洪能力,构筑流域较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根据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防洪建设任务,要达到预期规划目标,预计需累计投资1554.46亿元,其中近期1044.01亿元,远期510.45亿元。防洪规划实施后,整个流域可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使淮河中游主要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洪泽湖及下游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50~7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沂沭泗河主要骨干河道堤防保护区防洪标准由现状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山东半岛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5~2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

 

    同时,将大大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和全流域抗洪灾风险能力,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初步估算,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多年平均效益为212.6亿元,其中近期工程多年平均效益为156.8亿元,远期工程多年平均效益为55.8亿元,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淮委多次组织编制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上世纪50年代,先后组织编制了《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淮河流域规划报告(初稿)》、《沂沭泗流域规划报告(初稿)》,80年代淮委编制了以恢复、巩固、发挥现有工程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淮河流域修订规划第一步规划报告》以及《治淮规划建议(初稿)》,90年代末,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淮委开始了新一轮的流域规划编制工作。2003年淮河大水后,根据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这次洪水暴露出的问题,淮委又修订补充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形成《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2004年7月和10月,水利部先后主持召开了该规划审查核心专家组工作会议和审查会议,对该报告进行了技术审查。针对审查意见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修改,最终编制完成此次评估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

 

    中水淮河公司就《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专题汇报。参加此次评估会的有特邀专家,淮委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水利厅有关专家和代表。

 

    来源:水利部网站   2006年7月31日

作者:王飞
SRC-75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