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8月8日讯(记者 乔桥 特约通讯员 周明)已正式运行一周年的长江委118个中央报汛站报汛自动化运行效果良好,稳定可靠。
据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处长程海云介绍,自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的长江委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顺利走完了一年的历程。一年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测站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分中心接收、转发数据准确,在360多个日日夜夜里,自动报汛系统稳定地发挥着作用。
据悉,自动化报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的基础上,建立报文自动合成、信息自动传输、自动接收的水情服务和管理运行体系,其实现过程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长江委水文局通过整合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澳合作长江防洪与管理项目和中日合作汉江防洪预警系统项目资源,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所属118个中央报汛站水位、雨量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报汛自动化系统的统一。
通过一年的实际运行,自动化报汛凸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报汛量大大增加。据统计,2005年的报汛量与2004年的报汛量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0多万份。但由于报汛的各个环节均不需人工干预,在仪器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差错率可以降低为零,所以报汛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二是报汛时效加快。自动化报汛节省了人工观测、报文拟定、报文校核等大量中间环节,报汛时效性显著增强。三是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人工报汛时期,高洪时的逐时报汛使基层测站水文职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更有甚者,有些站的职工根本就没法休息,只能守在水尺边。实施自动报汛后,基层测站职工再也不用深夜守在水尺边,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仪器设备在室内方便地获知水雨情信息。
运行一年的自动化报汛成果,标志着长江水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崭新的一页,在我国水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