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上湖村抗旱泵站,晚稻长势喜人,棉花正在开花坐桃,渠道上的清流潺潺流到各自的田地。在旁边抗旱的村民熊准洲高兴地说:“市政府真是决策英明,投入巨资改造泵站,当年改造当年就受益,今年有旱也不必大愁了。过去花3个小时灌溉,现在仅15分种就解决了,不仅节约水资源,而且减少抗旱成本。”
今年鄂州市6月份和8月份降雨量仅56.3毫米和85.2毫米,比常年偏少180毫米和40毫米,再加上气温高,蒸发量大,部分水利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和外江水位十分较低,给该市农作物抗旱用水带来十分不便。 针对特殊的天气情况,鄂州市采取“四大”措施,确保了大旱之年没有发生大的灾情。一是科学调度水源。今年汛前,市防汛办按照“两个转变”的治水思路,采取“控时调度”(根据内湖水量、天气和长江水位变化情况,倒排工期,分时分段抢排梁子湖等内湖的渍水,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作用),做到防汛抗旱两兼顾。由于方法正确,没有把内湖渍水白白浪费,确保了梁子湖、鸭儿湖等内湖抗旱期间有足够的抗旱水源。另一方面,在6月下底至7月上旬,抓住长江高水位期间,该市开启樊口大闸、薛家沟闸等5处沿江涵闸,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引入长江水量1000万立方米,弥补抗旱水源不足。同时,抓住7月份降雨时期,狠抓水库、塘堰等水利工程的蓄水,新增蓄水200万立方米。二是认真做好泵站更新改造。今年该市对30千瓦以上50处排涝抗旱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其中抗旱泵站35座42台2132千瓦,受益面积5万亩。由于更新改造进度快,部分抗旱泵站有效地发挥了减灾效益。同时在抗旱期间,市政府投资100万元购50台套抗旱设备,解决旱区燃眉之急。三是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鄂州市投入713万元,解决了全市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涉及12个乡镇、26个村,4410户,兴建工程22处。主要采取自来水厂管网延伸解决了18373人,采取山泉蓄水和打井解决1627人。该工程在抗旱期间全面完成,确保了全市没有发生大范围的人畜饮水困难人口。四是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去冬今春,鄂州市大力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修复硬化渠道40处长235 公里;改造塘堰450处,新增蓄水量200万立方米,在抗旱期间得到发挥了有效作用。
来源:湖北水利信息网 2006年9月28日 |
|
作者:张文耀 汪涛 |
SRC-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