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长江防洪


2006-05-19

    作为长江治理开发的首要任务,长江防洪问题一直都倍受关注。1998年洪水后,国家投入巨资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进行了加固,长江干堤,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并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整治,长江的抗洪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长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三峡水库初显效益、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这些为夺取长江防洪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是否长江防洪便可高枕无忧了?长江流域目前的防洪现状究竟如何?是不是如“三峡蓄水了,堤防加固了,大范围洪涝灾害不会再发生了”所说的那样?长江防洪还有没有薄弱环节?今年长江防洪形势究竟如何?就这些广受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及有关权威专家。

 

    长江防洪状况今如何?
   
    1998年洪水后,国家投入巨资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进行了加固,1400余处圩垸进行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移民建镇,并对部分河道进行了整治,长江的抗洪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长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三峡水库初显效益、水库除险加固进展顺利,这些为夺取长江防洪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群众也因此认为:长江防洪不会发生大问题了,由此产生麻痹侥幸思想,甚至对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警惕性放松。对此,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明确指出,那种认为“三峡蓄水了,堤防加固了,大范围洪涝灾害不会再发生了”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她分析说,要清醒地看到,长江洪水巨大来量与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尖锐。按目前的堤防标准,遇1954年洪水,长江中下游有近5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量,需要采取分蓄洪措施。在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仍有约340~400亿立方米的超额洪水需要妥善安排。同时,蓄滞洪区建设滞后,病险工程多,多数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流域整体防洪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而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水沙情势的变化对长江防洪形势产生了新的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已在荆江河段逐步显现,荆江河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发生了多处崩岸险情,迫切需要加强研究。

 

    所有这些,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强化责任制,切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警惕可能发生的局部洪涝灾害?
   
    去年汛期,长江流域降雨总体正常,干流水势平稳,但支流洪水、山洪和台风造成较重洪涝灾害,致使556人因灾死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流域各级各部门团结协作,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汛后,在加快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和重点水利枢纽建设的同时,沿江各省市积极开展了冬春水利建设。今年3月下旬至4月初,长江防总办组织对沿江8省(市)防汛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的情况表明,各省(市)防汛工作部署早、行动快、落实好,水利冬修成绩明显,水毁工程和部分病险工程得到了加固,为抗御今年可能出现的大洪水奠定了基础。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研究和长江委水文局预测分析,今年汛期(5~10月),长江流域降雨量基本正常。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接近正常;长江上游地区降雨偏多,汉江流域降雨正常偏多,应警惕可能发生的局部洪涝灾害。同时,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支流众多,气候异常多变,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极端气候天气极易形成,即使不发生全流域大洪水,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入春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逐渐偏多。据长江防总办专家介绍,与历年同期平均水位相比,2、3月长江中上游来水比历史同期偏多2~5成,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均偏高,3月洞庭湖水系湘江及鄱阳湖水系赣江分别偏多3成和近2成,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月平均水位23.91米,比历年同期水位偏高3.0米。4月以来,江西、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强降雨过程,暴雨导致局部洪涝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防汛形势不容乐观,防汛工作绝不可掉以轻心。
   
“两小”问题成薄弱环节?
   
    近几年每年发生在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的洪涝灾害损失往往占整个洪涝灾害损失的60-80%,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两小”的防洪问题已成为当前长江防汛安全的薄弱环节。
   

    蔡其华说:“大江大河重点河段治理以及大型和重要的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中小河流、中小型水库由于标准低、病险多,其灾害面大、损失重等问题日显突出。”
   

    据统计,2005年汛期,长江流域116个城市因中小河流山洪暴发而受淹,701个县(市)约834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56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河流洪水和山地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425亿元。
   

    目前,长江流域约2万余公里支流及湖泊堤防未按规划标准进行加高加固,尤其是中小城镇堤防,防洪标准一般仅为3~20年一遇,长江各支流连江支堤不完善或防洪标准不高问题依然存在,不能与长江干堤一起形成完全封闭的防洪保护圈,大大降低了长江干堤防洪的整体效益。
   

    而在长江流域的4万余座中小型水库中,有1/3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交通和应急通讯不畅等问题,汛期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
   

    “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的防洪问题已成为当前长江流域防汛安全的薄弱环节,长江防洪除了要充分做好干流的防汛准备外,对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的防洪安全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蔡其华说,要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和中小型水库治理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据介绍,在长江防总确定的今年长江防汛工作的基本思路中,将突出“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山洪灾害防御、台风灾害防御”四个重点,切实抓好汛前检查、水情预报、洪水调度、险情抢护、灾害评估五个环节,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洪灾损失。

 

    长江防汛应急处理能力如何?

 

    去年长江流域各级防办积极组织编制和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加快内部建设和防汛信息化建设,防汛抗旱应急处理能力得到了加强。
   

    据介绍,去年流域内各省市组织编制和修订完善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重要水库调度方案、分蓄洪区人员安全转移预案、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和山洪灾害防御以及城镇防洪等各类预案,明确把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台风灾害防御列入防汛工作重点。长江防总办研究编制了长江流域防汛应急预案,拟征求各省市意见后上报国家防总批准。去年7月1日,长江委水文局在全国率先启动报汛自动化,全江118个中央报汛站正式实行自动报汛,大大提升了水文信息、防汛决策的快速反应能力,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
   

    按照防洪预案,在2005年的防汛抗洪工作中,流域内各省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海、四川、陕西等省市共累计转移和临时安置受洪水威胁群众282万人次。
   

    “但是,目前长江防汛应急水平还有待提高。”蔡其华说:“各地虽制订了防洪预案,在去年的抗洪抢险实战中,暴露出防汛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还不够规范和全面,有待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她指出,2006年要进一步加强防汛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汛应急管理工作的效能,力争防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6年5月19日

作者:周长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