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第1号强台风防御 看我国防台风减灾策略


2006-05-23

  从5月18日2时15分登陆,到20时左右进入东海北部海面停止编号,由广东过福建、到浙江,历经18个小时,今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呼啸而来,缓缓而去。

  然而,就在这倏来倏去之间,“珍珠”仍然成为对各级政府应急响应和我国防台风综合能力的又一次检验。

与台风“赛跑”
快速响应,协同应对

  5月登陆、路径诡异、破坏力强,台风“珍珠”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当“珍珠”还在南海海面游荡时,我国针对这次强台风的各项防御工作已经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5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议,深入分析台风走势,研究部署对今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的防御工作。

  5月16日晚,国家防总工作组赶赴广东、福建,指导、督促做好防御台风工作。

  5月17日上午,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主持召开紧急防汛会商会。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及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18日8时,民政部紧急启动三级响应。

  与此同时,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及时启动防台风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船只回港避风。各地防汛指挥部门提前预泄降低水库水位,加强堤防巡查。水利、气象、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建设、信息产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展开防台风和救灾工作。

  围绕台风展开的各项行动,看似纷繁复杂,实质上都是在按照《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各地的防台风预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事实上,当台风来临时,对于如何预警,何时启动何种等级的应急响应,采取哪些应急响应行动,各部门如何分工协作等,预案中都有明确规定。

  透过强台风“珍珠”的防御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架防御台风的庞大机器在高速运转,带动这架机器有效运转的核心,是一套比较健全的台风防御机制。“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是其突出特点,“快速响应、协同应对”则是这套应急机制的关键。

应对台风的策略
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避结合

  台风危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005年登陆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使新奥尔良市不到5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墨西哥湾地区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损失极为惨重。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国家。单是2005年,就先后有“麦莎”、“泰利”、“海棠”等多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台风侵袭不仅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带的城市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台风易引发风灾、风暴潮灾、洪灾以及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面对台风,如果没有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仅靠人去“抗”,是无济于事的。以人为本,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使我国防台风工作实现了由被动承受台风灾害,到主动和有针对性防御的重大转变。

  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在2005年全国防台风工作会议上强调,防灾减灾能力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避结合、全面推进、综合防御”的方针,以“不死人、少损失”为长期奋斗目标。

  据国家防办的同志介绍,目前我国防御台风灾害,主要有八大策略。

  策略一:强化统一指挥的防台风工作体制。加强国家防总和各级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台风防御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级防指统一领导下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建立统一指挥、部门分工、社会联动的防台风机制,有效发挥全社会的综合防灾能力。

  策略二:对沿海地区和河口三角洲,加强政府的有效管理,统筹规划,加强对城镇发展、滩涂开发、土地利用、旅游休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导与监督,大力开展和规范城镇建设的灾害评估。

  策略三:加大投入,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形成闭合圈的达标海堤,全面提高工程设施防御台风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电力、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防台风抗灾能力。

  策略四:修订完善防台风预案。有针对性地把减少人员伤亡放在首位,对危险房屋、危险地段要逐一调查并登记造册,逐级落实人员避险转移和安置方案,加强预案的演练和宣传,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策略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员转移疏散。

  策略六:普及防台风知识,提高群众的防台风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策略七:加强军民联防,加强军队、武警的抢险救灾专业培训,造就一支专业化的抢险救灾队伍。

  策略八:加强沿海地区山洪和地质灾害的治理,优先安排,早见成效。尤其重视加强暴雨多发区和山地灾害威胁区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落实人员转移和避险方案,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

防御台风有“五难”
防灾综合能力仍有待提升

  尽管多年的实践使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防台风经验,但是要真正做到应付自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据国家防办的同志介绍,目前我国抗御台风灾害的综合能力还比较低,五大薄弱环节使防台风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薄弱环节之一:预测预报精度不够高,监测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影响范围、降雨强度等方面预报难度更大。台风登陆后引发的山洪与地质灾害等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点有限、密度不高。

  薄弱环节之二:台风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防御难度大,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据统计,2005年台风灾害死亡人数353人,其中因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死亡268人,占死亡数的76%。

  薄弱环节之三:沿海地区民宅的抗风能力差。沿海地区房屋倒塌是台风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1994年的17号台风造成10万间房屋倒塌,1997年的11号台风造成8.5万间房屋倒塌,2004年第14号台风造成6.4万间房屋倒塌。目前沿海地区房屋建设对抗风能力的要求还没有国家标准,不能有效地指导群众建房,给台风防御留下了安全隐患。

  薄弱环节之四:防台风社会管理有待加强。如沿海地区房屋建设对抗风能力的要求没有统一标准;电力设施抗风能力设计标准偏低;对广告牌等高空设施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防台风责任不明确;沿海避难所和避风港建设滞后,海上救助能力不足;采取强制性措施转移群众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薄弱环节之五:群众的防台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有待提高。我国沿海地区直接受台风威胁的人口达2.35亿。每次台风登陆前,各级政府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组织群众转移,甚至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还要防止群众私自返回。特别是海上养殖人员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养殖户全部财产都在渔排上,遇台风袭击“舍命不舍财”的情况时有发生。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台风登陆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风力和水资源等有利方面,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运用。

  尤其是台风雨,它是我国东南各省夏季雨水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江南伏旱时期,一次台风登陆,往往给农作物带来及时、丰沛的雨水。2005年的强热带风暴“天鹰”,就曾给海南省带来降雨,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因此,沿海地区的人们对台风怀有一种复杂心理——“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盼台风”。

  近年来,我国在防御台风中科学调度,防洪减灾与抗旱蓄水统筹兼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台风登陆前,根据气象、水文和海洋预报,适时开启沿海水闸预泄、排涝,腾空库容,降低河网水位,做好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在台风登陆后,充分发挥水库的拦洪作用,减轻水库下游的防洪压力,为后期抗旱储备必要的水源。

  而所有种种对于台风的避害趋利,都需要建立在防台风体系不断完善、防台风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纪东华
SRC-58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