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库度汛:软硬件缺失令人忧


2006-06-13

有人说,一旦水库垮坝,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一次海啸,超过一次强烈地震,甚至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然而,我国8.2万多座小型水库中有近3万座存在病险,资金困扰工程除险难,量大面广责任落实难,管理设施落后

  进入6月,随着雨季的来临,我国全面进入汛期,各地、各级防汛指挥人员的心再度被揪紧。大江大河、大型水库的防汛固然令人牵挂,而全国8.2万多座小水库由于量大面广、病险隐患多,更是备受关注。

  在今年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要着力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山洪和台风灾害防御工作”。4月底,国家防总在浙江召开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现场会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强调,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问题突出,是当前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各地要警钟长鸣,扎实工作,千方百计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水库防洪屡建奇功
靠的是两手硬功夫

  我国现有85160座水库。在历年的防汛工作中,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科学调度这些水库,拦蓄洪水,调洪错峰,减轻下游河道防洪压力,使之发挥了重要的防灾减灾作用。

  据资料统计,1996~2005年,全国水库累计拦蓄洪水2800亿立方米,减免农田受灾面积2588万公顷,减免受灾人口4.6亿人次,减免直接经济损失9000亿元。

  与此同时,最令人担忧的水库垮坝事故近年来也明显减少。统计显示:1954~1990年的37年间,全国水库年均垮坝88座。而自2001年以来,全国共有20座水库垮坝,年均垮坝4座,其中2004年汛期仅一座水库垮坝,垮坝灾害损失大大减少。

  水库防洪,离不开两手硬功夫。一方面,水库工程的“硬件”要硬,工程要达标,设施要配套;另一方面,管理“软件”也不能软,水库汛期的应急管理和日常管理须臾都不能放松。

  谈到水库防洪,国家防办松辽处处长万海斌和综合处副处长徐宪彪不约而同地反复强调这一点。国家防总、水利部对水库安全管理工作历来非常重视。2002年以来,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规范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系统性的指导意见。2005年国家防总、水利部公布了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名单,并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就水库防汛责任人、防洪调度指挥权限,以及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审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软硬件不足
小水库度汛遭遇难题

  确保水库防洪安全,要靠工程“硬件”和管理“软件”。然而,对于全国量大面广的小型水库来说,“硬件”建设和管理“软件”的不足,正是其安全度汛面临的难题。

难点之一:小水库病险,短期难愈

  我国有小型水库8.2万多座,占水库总数的96%以上。这些小型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工程标准普遍偏低,质量较差,加上多年来缺乏必要的管护,工程病险多发易发。据统计,1999年底全国小型水库中病险严重的三类坝有29150座,比例为36%。同时,每年还有近万座水库发生工程水毁,产生新的病险。

  ’98大水后,中央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但是,统计显示,从1999年至去年下半年,中央投入219亿元补助的1799座除险加固水库,完成竣工验收的只有三分之一。具体到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完成竣工验收的比例就更低。

  各地近些年也在加大投入,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像浙江、江西等省的这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很多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在一些地区还排不上号。“即使是在极其重视水库除险加固、经济又相对发达的地区,要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也还需要几年时间。那么全国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可能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徐宪彪说。

难点之二:责任制落实,存在漏洞

  在今年4月25日召开的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现场暨电视电话会议上,汪恕诚部长列举了当前水库防汛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一些漏洞。

  事实上,这些漏洞在小型水库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些地区可能更为突出。究其原因,徐宪彪在谈到小型水库防汛责任制落实工作时,给记者举例说:“我国水库防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可问题一到小型水库就复杂了。比如某县下面有100多座小型水库,县里领导班子负责人只有几个,每个负责人,包括具体负责的个别乡镇长所负责的水库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他的工作难度就会非常大,没有极强的责任心就很容易出问题。”

  正是因为小型水库数量多,分布广,在一些小型水库防汛责任制的落实上,就会表现出部分水库防汛责任人不落实,个别责任人对水库安全麻痹大意,不掌握水库情况,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采取措施。

难点之三:预案编制,难以落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型水库度汛同样要编制度汛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一些从事基层防汛工作的人反映,由于乡镇技术水平有限,编制计划和预案就成了问题。即便有技术人员,可以编制出来,之后由谁来审批?目前一些地区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乡镇连计划、预案都编不出来,具体的执行和监督就更无从谈起。

  另外,我国不少小水库处于深山中,交通不便,连最基本的雨情观测和通信设备都没有,甚至连管理机构也没有。汛期发生暴雨洪水,无法及时判断来水情况,也不能及时发现险情苗头,因而不能提早准备。特别是由于没有通信设备,无法及时跟上级防汛指挥部以及水库下游沟通、报警,即使有预案也形同虚设,难以执行。

当务之急
加快通信预警系统建设

  如何解决小型水库安全度汛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工程硬件建设,加快水库的除险加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考虑数万座水库除险加固所需要的经费往往是个天文数字,这项工作也是短期内难以期待的。

  万海斌说:“加强通信预警系统建设,是小型水库在现状下保证度汛安全的一个有效而且可行的办法。”

  建设通信预警系统,对于小型水库安全度汛来讲其效果立竿见影。因为不管水库来水多少,只要水库管理人员在水库发生险情甚至可能溃坝前,将相关的险情和估算的雨水情能报出去,就能够使下游受影响的乡镇群众赶快撤离,也就达到了预警的目的。

  但是由于全国小型水库量大面广,而且很多地处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信预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据统计,目前全国有97%的小型水库缺少必要的雨水情测报和通信预警等设施。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建议中央财政另列专项资金,补助地方解决部分重要中小型水库的防汛应急通信问题,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防洪的难点、新农村的支点
小水库除险正当时

  有人说,一旦水库垮坝,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一次海啸,超过一次强烈地震,甚至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这并非危言耸听。徐宪彪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库垮坝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基础设施的毁坏等,远比一般灾害事故的后果严重得多。

  近年来,大江大河、大型水库往往作为各地防汛的重点,受到高度重视,防汛力量充足。而不少小型水库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处于“无专职人员管理、无防汛抢险道路、无通信预警手段、无防汛抢险物料”的“四无”状态,容易被忽视,因而小水库也往往成为事故的高发领域。有资料显示,我国水库溃决事故中,小型水库占96%以上。

  尽管目前小型水库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小型水库又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万海斌说:“数量庞大的小型水库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或缺。”

  小型水库大多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这些水库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小型水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点。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有决心,还要各级、各部门拿出切实的行动。我们期待着小型水库的病险问题早日解决,也期盼着防汛人员不再年年为此牵肠挂肚,下游人民不再为此终日提心吊胆。
作者:纪东华
SRC-58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