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梅雨季节到了,几场暴雨下来,河道水位猛涨,防汛抗洪是这个时段工作的重点。而在防汛意识淡薄的农村,防汛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一些地方施行提前向下游开闸放流下泄,降低河塘、水库、水坝等蓄水设施里的水位,以防大水来袭。并且在各主干河流的下游全力疏通水道,开启闸门,为行洪做好一条又一条通道。这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防守思想与措施本来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事实与结果常常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水的存在也是有着非常鲜明的两重性的,水患与水利是水同时具备的两重性,是水对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当因为现下过量雨水,使水成洪,甚至泛滥成灾时,我们就应该非常理智而科学地整治水患,降低水患的侵害,减少灾害损失。但是,在整治水患的过程中,简单而粗放地采用盲目放弃大量蓄水,让那些不该“低处流”的有用之水、备用之水驱其东去,成为“永远”,岂不实在太可惜!更有甚者,不少地方因为提前开闸放水,结果老天没有倒下过量雨水,形成了“雨停天晴田地干,雨后塘干庄稼枯”的尴尬局面,“抗洪胜利,抗旱破财”。那些抗洪战场急转抗旱硬仗的教训,我们见到和经历的还少吗? 汛期莫要一味“泄”,流点“家底”防干旱。所谓“万事都得留一手”,有备者才能无患。同时,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用好气象科学测报手段,观天测云,既防洪汛,又防干旱,真正治服水患,用足水利,造福社会。 涂俊明(江苏溧阳市埭头镇政府) |
|
作者:涂俊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