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黄河调水调沙调出了什么


2006-07-06

    从2002年开始的黄河调水调沙到今年已连续进行了五次。五次调水调沙的成功,成为黄委确立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新理念在实践上的奠基之一。正是依靠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迈着坚定的步伐,在创新和突破中不断前行。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的特性,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难度和方向。为解决河道泥沙淤积,黄委采取了“拦、排、放、调、挖”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已经进行的实践中,惟有“调”在“原型黄河”上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实践过。2002年开始的第一次调水调沙试验,开启了崭新的“调”的模式,“调”出了新的治黄实践,它为今后如何进行“调”作了成功探索,进一步完善了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综合措施。随着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的成功,2005年黄委正式宣布黄河调水调沙转入生产应用,并作为治理黄河的常规措施固定下来。 

    在2002年第一次调水调沙试验中,人们从实践中看到,黄河主河道的过流能力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立方米每秒缩减到不足2000立方米每秒。一条泱泱大河如此小的过流能力,开始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小洪水漫滩,使滩区181万群众生产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由此衍生出违法生产堤屡破屡修、滩槽水沙交换受阻,滩槽不能同步按比例抬升,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局面加剧,最终使得洪水期横河、斜河、滚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黄河防汛安全告急,黄河安澜局面告急。加之频繁断流使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生态趋于恶化。这一切都让关心爱护母亲河的人们开始警醒,开始反思,黄河的生命到了非常危急的关头,河流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应该采取果敢的行动,为捍卫河流生命奋斗。

    黄河调水调沙最直接的结果是初步疏通了母亲河的血脉。水文数据显示,数亿吨泥沙被送入大海,河道全线冲刷,黄河主河道过流能力增大了约2000立方米每秒,大河奔流的宏伟气势再现,一路高歌东去。调水调沙初步遏止了“二级悬河”恶化的不利形势,保障了黄河滩区人民在小洪水发生时能够安居乐业。

    同样由于调水调沙,黄河口湿地呈现勃勃生机,生态效益凸显。据专家测算,黄河口湿地以年均5万亩的速度在增长,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保护区。随着湿地面积增加和淡水水位上涨,已濒临灭绝的黄河刀鱼、海猪等珍稀水生动物再次大量出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多种国家级珍稀鸟类出现在黄河口,使三角洲鸟类增加到280多种。

    调水调沙作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措施之一,初步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和能量,提高了沿黄上亿人口对黄河安澜的信心,也使得黄河人治理开发与管理好黄河的勇气倍增,为沿黄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调水调沙作为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措施之一,它关系着黄河健康生命的未来。

    几年来,黄河人通过努力实践和发展调水调沙的运用模式,科学调度和人工塑造,利用水库异重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排出库外,从而调整了水库淤积形态,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延长了水库使用寿命,也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可以说,调水调沙实践丰富了黄河干流水库的功能和内涵。

    实践证明,面对世界上最为复杂难治的河流,人们的智慧和努力是无限的,在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中会随时表现出来。调水调沙不仅对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的减淤发挥巨大作用,对于淤积严重的宁蒙河段来讲也一样适用。因此,许多有识专家呼吁尽快进行全河范围内的调水调沙。

     第一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由于主河道过流能力较弱,黄河下游部分滩区出现漫滩,沿黄群众和地方政府有一定怨言。然而,通过3次调水调沙试验后,黄河主河道过流能力大增,来水即淹的局面得到有效改观,滩区百姓和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了调水调沙的重要性,从怀疑、迷惑、观望到衷心拥护。山东东明县黄河滩区的群众还自发地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感谢黄委。

    在今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南省有关部门还借用小浪底水库泄流的时机,大打“旅游牌”,举办观瀑节,极力打造以小浪底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一时间挣了个盆盈钵满。调水调沙调出了新效益,调出了新景观。

    如今,黄河调水调沙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沿黄政府和百姓的赞同。可以说,调水调沙不仅调出了黄委作为流域机构的权威,而且还调出了上下游、左右岸团结治水的良好局面。

    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主题,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还有许多未知的事情。黄河人还要继续发展包括调水调沙在内的治黄新举措,竭尽全力完成河流复兴这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我们不能只享受黄河岁岁安澜的现在,还要在安澜中宁静里继续思考黄河的未来。

    重读黄河调水调沙,看着海量的数据,抛开脑海里想象的元素,你可以得到更为直接的会意:充满挑战性的黄河不是为因循守旧者布置的休闲园地,而是为其治理开发与管理贡献心智的人们设下的一个精妙世界。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7月6日

    
作者:于迎涛
SRC-54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