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生命至上
——福建省防台风“格美”人员转移侧记


2006-08-01

  “碧利斯”刚刚消停,“格美”又呼啸而至。仅隔10天,南方数省再次遭受了狂风骤雨的袭击,位居东南沿海的福建更是大陆首当其冲的地区。

  风雨无情,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头等大事。

  那些身处危险地带的百姓,成为福建全省上下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台风来临,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转移迅速展开。截至台风“格美”登陆前20分钟,福建省64.39万危险区群众安全转移,躲开了“格美”的袭击。

  人员转移:
  防台风最重要的工作

  “提前转移60多万人是这次没有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决定性因素。”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丘汀萌认为,人员转移是防台风工作中避免伤亡最有效的措施。

  7月26日,在安溪县溪瑶村慰问灾民时,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肯定了当地人员转移工作的成效。他指出,要特别注意做好危险区、已经划定的一些重点防护区的群众转移工作,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其实,今年入汛以来,福建省已遭受多次台风暴雨袭击,群众转移频繁,一些群众产生厌烦抵触情绪,转移工作难度加大。为此,在台风登陆前,福建省委要求灾区各级党员干部发扬“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精神,切实做好群众转移工作。

  海上陆上:
  不让人留在危险区

  “政府对我们的安全保护得很好。”靠海上养殖为生的罗源县梅花村渔民陈祥春,经常因为台风的光顾而转移上岸。

  罗源县在“格美”来临前派出了巡逻艇在海上巡回广播台风消息,1400多名干部下村入户组织人员转移。24号晚上老弱妇幼全部上岸,25号早上,先前留下加固渔排的青壮年安全转移。在这之后,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一次搜寻,避免人员遗漏。

  罗源县防办主任、水利局副局长黄兆伦说,在以渔排养殖为重要产业的3个乡镇,有3800多渔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台风威胁,虽然罗源湾是一个天然避风港,但大家仍不敢掉以轻心。

  25日下午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信息:当天受台风环流影响,沿海风力最高达9级,阵风最高达11级。如果没有及时转移渔民,后果不堪设想。

  按照防台风人员转移预案,从7月23日起,福建省就开始组织实施海上船只和人员分梯次安全转移。24日20时,全省沿海4.4万艘出海船只上的人员和渔排上的近7000名老弱妇幼人员全部转移上岸。25日8时,渔排上的其他3万余人全部撤离,不漏一人。

  “现在住得很方便,开始不想走,村里的干部劝说后想通了。”安溪县魁斗村村民刘坤山与三兄弟家一起,暂住在村老人协会的小楼里。

  刘坤山的家建在一座山上,那个地方并非地质灾害点,但在“碧利斯”影响期间还是受到了威胁,村里的地质灾害监测组及时发现了问题。

  “山上出现了裂缝,镇里和村里的干部现场去看,当场拍板决定要我们转移。”就在刘坤山一大家人搬出来后,山上滑下来的泥土和石块把屋子压坏了。

  安溪县政府设有地质灾害监测中心,各乡镇设有监测站,各村和人口集中的区域则设有监测组或巡查组,台风期间,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的监测员走村串户,时刻保护着这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百姓的生命安全。

  根据历次灾害经验,福建省这次扩大了人员转移范围,对所有山边、溪边、陡坡边住房内的人员也加强了监测,适时撤离。据统计,在防御“格美”期间,福建省安全转移了32.45万陆上危险区人员。

  面对抵触:
  阻力再大也绝不放弃

  在人员转移的过程中,福建当地不少防指工作人员都说自己有“两怕”:一怕群众不配合,不愿意转移;二怕群众转移出来后,又跑回危险区。

  黄兆伦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个别渔民对转移很抵触,甚至在工作人员劝离时会拿刀出来拼命。渔排养殖投入很大,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因此,一些渔民宁愿在台风中冒险守着渔排也不愿安全地待在岸上。

  “工作人员很为难,但渔民们的生命安全是首位的,每次台风来临必须把他们转移上岸,保证他们的安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工作人员在转移人员时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力,也绝不放弃每一个人。

  7月26日下午,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海域12名工人,因渔排没有加固坚决拒绝撤离。8名官兵紧急出动,帮助渔排养殖户加固渔排,12人全部及时上岸,人身安全得以保证。

  对于防台风工作人员来说,人员撤离之后并非高枕无忧,因为一些人担心家里财产损失或者以为台风过了没有危险,经常偷偷溜回家。

  “昨晚下雨还转移了一批人。有的人看见一时天晴就要回去住,我们只能又把他们拉出来。”在“格美”影响期间,魁斗村魁斗片负责人刘文杰老人没有睡过好觉,为了防止村民返回家中而发生意外,他不得不24小时守在安置点“盯”着村民们。

  为了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保护村民家中财产,安溪县各乡镇派出了巡逻队,在危险区挨家挨户巡守,不给“趁火打劫”的人可乘之机。

  “有的人说自己不怕死,我们苦口婆心相劝,他们声音大,我们只能声音更大:你就是不能死!”刘文杰老人说话时仍显得有少许激动,他把保障每一个村民的生命安全当作了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转移背后:
  宣传和机制发挥巨大作用

  “预计今年第5号台风‘格美’将于今天中午到夜间在福建厦门到福清一带沿海登陆,请广大市民做好防台风准备。”7月25日,记者刚抵达福建就收到了一条“友情提示”短信。

  在“格美”影响期间,848万条这样的公益信息被发送到了福建沿海地区移动电话用户的手中。同时,福建省各级电视台、主要报纸、网络也滚动播发着台风动态消息和风情、雨情信息。

  台风一逼近福建,声势浩大的防台风信息就通过各种媒介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使公众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并能在了解台风危害性后,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转移安置措施。

  “我们这每个乡镇都有群众安全转移预案,事先已经摸排清楚危险区人员情况,哪些人投亲、哪些人住祠堂、哪些人住学校,还有转移路线都有明确规定。”安溪县防办副主任许建章说。

  在福建,省和各市、县都制定了防台风工作预案,并形成了人员转移负责机制,分片分户划定责任人,一直明确到乡村,如何预警、哪些人要转移、往哪里转移写得清清楚楚。

  而一达到预案启动条件,各部门就开始按照分工紧密配合,组织协调、特殊管制、资金和物资调集、信息发布等相应而动,一个统一指挥、社会联动的体系迅速运转起来。

  由于有一套完善的人员转移机制,台风来临时,福建危险区百姓转移工作才得以快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

  29日,“格美”余威已尽,在较量中获得胜利的人们已经开始重建家园。
作者:王凯
SRC-61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