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治黄以来,沁河是黄河众多支流中惟一纳入黄河统一管理的河流,目前沁河下游堤防的设防标准仅为20年一遇4000立方米每秒。沁河60年的岁岁安澜是人民治黄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沁河洪水的特点是来猛去速,善淤、善决,素有“小黄河”之称。沁河历史上曾发生14000立方米每秒的最大洪水。
沁河是黄河中游下端左岸的一级支流,治理与黄河息息相关,据历史记载,从三国魏景初元年(公元238年)到1947年的1700多年间,沁河共决溢290余次。远在金朝就有黄河都巡河官兼沁水事,自明清以来,均将沁河防洪与黄河统一管理。
在60年沁河治理的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杨庄改道工程,武陟杨庄河此处河道狭窄,高悬地面,加之老桥阻水,在这种超标准洪水作用下肯定跨桥决堤,附近居民“俱在釜底”,周边县市也“尽为鱼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附属工程还没有完工,主体工程仅完成12天的情况下,1982年8月2日沁河就发生了自1895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洪水短短六七天时间,滔滔洪水基本涨与南岸大堤持平。在如此险恶、严峻的防洪形势下,尚未彻底完工的杨庄改道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经受住了洪水的重大考验。在堤前水深达3米的情况下,新修的堤防未发生任何险情,洪水安全下泄,确保了沁河下游的防洪安全。这次洪水过后,无论政府高层、黄委专家还是沿河的普通百姓,大家都有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如果杨庄改道工程稍微往后推迟那怕一年,那么历史的悲剧将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重演。由此可见沁河杨庄改道工程对沁河乃至黄河防洪可谓是“神来之笔”。现如今,沁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国家对沁河的治理开发,使沁河同黄河一样保证了60年伏秋大汛安澜。(陈锐 文/张再厚 摄)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