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郑州黄河河段在黄河上的位置,可用十二个字来概括: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
九曲黄河汇纳百川,由这里的邙山和清风岭之间奔涌而出,百川之水浩浩荡荡不分昼夜。郑州以下就是广阔的华北平原,由于泥沙淤积和堤防的约束,黄河下游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地上悬河”,绵延千里,蔚为奇观,而这里正是千里悬河的起点。
谈起郑州乃至河南人民治黄的光辉历史就必须提及花园口,这是因为黄河花园口历来是黄河治理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该处水面宽阔,气势雄伟,悬河景观举世震惊,有“水上长城”之称。
花园口的由来有一个典故。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吏部尚书许瓒在此修建了一座方圆540余亩的花园,种植四季花木,终年盛开不谢, 远近男女争往游览,渡船频繁,遂成渡口,称之为花园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优美的名字背后却有一段惨痛的历史。1938年6月,中国军事统帅部为阻止日本侵略军沿陇海路西犯,相继实施了黄河赵口、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使日军改由山路和沿长江逆流进攻武汉,但同时也造成豫、皖、苏三省四十四县被淹,89万人死亡,391万人逃离、1250多万人受灾的东方大浩劫。历史的诉说夹杂着悲痛,黄河花园口在特定的战争逻辑下,谱写下了一阙惊天悲歌。
如今,68年过去了,黄河花园口由过去的满目疮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壮美的标准化堤防、平坦的柏油堤顶路面、整齐划一的行道观赏林、四季常青树种点缀堤肩、黄河大堤宽阔的淤背区淹没在生态林木翠绿之中、临河的防浪林郁郁葱葱……一流的堤防配套一流的生态景观,四季景观园的落成、花西湖的规划、花园口景区里遍植绿色草坪,开阔的花园口纪事广场,以及黄河流域第一座数字化水文站、第一座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的建成,充分体现出花园口标准化堤防建设的精髓。

花园口景区
昔日黄水横流,今朝稻米飘香,花园口从历史的废墟上崛起,以其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为基点,成为展示人民治黄辉煌成就的一处窗口。(陈锐)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