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武陟标准化堤防
这里是武陟第一河务局管理的22公里黄河大堤,黄河支流沁河在这里注入,国务院1985年明确的国家级确保堤段以这里为起点,这里见证了黄河给沿河人民造成的一次次灾难,也见证了人们千百年来对堤防固若金汤的梦想。
据史志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决口1549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特别是清代康熙60年至雍正元年,仅3年间黄河在武陟4次决口。雍正皇帝亲临武陟堵口一线,督办河工。堵口成功后仿北京故宫在武陟修建了嘉应观,命治河大臣在此处理黄河河务,并在雍正元年修筑了这段“御坝”。“御坝”建成至今280多年黄河此段没有再决口。
如今漫步在武陟段巍巍22公里黄河大堤上,昔日封建帝王治河的故事早已随风散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种防洪工程的积累效应,使武陟一局的堤防建设得到加强。创新性地在堤顶硬化道路两侧修建纵向排水沟,与堤坡临背间隔50米的横向排水沟相连接,形成了排水系统,基本达到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要求。

堤防风光
站在古老而年轻的“御坝”上,只见黄河水蜿蜒东流,显得那么静谥、安详。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