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精细管理促节水


2006-05-31

 

 


        本站讯(记者 贾志成)5月26日,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河套灌区。采访中获悉,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在做好以渠道衬砌为主要节水措施的同时,切实抓好灌区的组织管理工作,使管理措施成为工程措施的有力补充,有力地推进了灌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1998~2005年,河套灌区共投入资金4.86亿元用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已衬砌义和、永济、东风分干渠等支以上骨干渠道113.62公里,整治总干渠、丰济干渠等110多公里,重建改建各类建筑物2500余座。这些工程措施的实施,使河套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0.156,杨家河干渠衬砌更是将渠道水的利用系数提高到0.97,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为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尽管如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在做好工程节水的同时,切实强化管理,在精细管理上狠下工夫,以进一步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益和效率。
       积极推进“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制度。近年来,他们每年都提前将国家分配的全年用水指标逐级分配到管理局、所和旗县区、乡村、社。精心调度,优化配水,严格遵循“集中统一、上下兼顾;丰增枯减、实时调度;总量控制、轮次平衡”的原则,尽量使下级渠道平稳引水,均衡受益。同时还在全灌区采取平地缩块、低压管道灌溉等田间节水措施,大大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干渠直口安装了自动化测流装置,为深化细化测流量水、合理计收水费、节水灌溉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
        加强群管组织建设,推进管理节水。1999年以来,河套灌区分步骤推进群管水利体制改革。目前,该灌区已成为全国推进群管体制改革面最大的灌区,已成立农民用水协会391个,涉及灌溉面积740余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6%。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步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亩次计费”、“轮次收费”及“包浇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群管组织自主管理的新机制,减少了群体性事件和水事纠纷,实现了灌户的节水节费。针对当前灌区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久前又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成功召开了第一届灌户代表大会,落实了协会和灌区对整个灌区水利建设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推进了水务公开和民主化管理。
        科技引路,典型带动,促进农村节水。该灌区认真总结推广临河区隆胜节水灌溉示范区、五原县隆兴昌镇低压管道节水工程等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在稳定发展引黄灌溉的同时,合理开采、平衡利用地下水,积极发展井渠双灌、井渠间灌。大力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推广喷灌、管灌、滴灌及水旱塘等田间节水灌溉方式;逐步提高农田配套标准,进一步强化田间节水,改土治碱,以增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后劲。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他们通过制定节约用水的各项配套政策,鼓励和调动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水价体系,强化水费计收工作,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调节,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并切实加强节水舆论宣传,制造全社会关心水、保护节约水的良好氛围,为全面创建节水性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节水中国行采访组向河套灌区管理总局赠送节水宣传纪念品

 

 

    河套灌区永济干渠节水工程控制闸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5月30日

            
作者:贾志成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