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企业巨资争水权


2006-06-01

 

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来到黄河南岸灌区万亩节水改造示范工程现场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已经竣工的杭锦旗自流灌域万亩节水改造示范工程

 

 

 

       本站讯(记者 贾志成)5月27日中午,节水中国行采访团来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杭锦旗自流灌域万亩节水改造示范工程现场,该工程是通过水权转换由企业出资改造的节水工程。

       鄂尔多斯市黄河南岸灌区杭锦旗自流灌域始建于1960年,引水口位于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右岸上游2.7公里处,灌区由总干、分干、支、斗、农、毛等几级渠系组成,其中总干渠全长148公里,控制着4个灌域32万亩的灌溉面积。由于灌区建设“先天不足”,加之带病运行40多年,渠系老化,渠道渗漏严重,亩灌水定额一度高达1000多立方米。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沿黄工业项目缺水的实际情况,同时南岸自流灌区又有着较大的节水潜力,该市从2004年开始在南岸自流灌区开展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经论证并报黄委会审批,南岸自流灌区可转换的总水量为1.3亿立方米,并编制了水权转换的总体规划,对应配置了13个工业项目,其中达电四期、鄂绒硅电联产等四个项目已经黄委会批准。“2005年,我们完成了鄂绒硅电联产等四个项目的水权转换节水改造工程”,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峰告诉记者,“南总干渠的节水改造共需投资6.5亿元,将通过水权转换的方式,全部由相关的企业投资,目前已经完成投资2.43亿元,为工业项目转换水量4997万立方米。企业除了工程建设投资者之外,每年还需向南岸灌区管理局缴纳总投资的2%,以用于工程运行的日常维护。”

       节水改造工程的完成,灌区灌溉效益显著提高,水流速度加快,灌溉时间大大缩短,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将2005年秋灌与2004年同期用水量相比,仅万亩示范区的秋灌就节水50余万立方米。

       水权转换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解决了当地工业项目的用水难题,实现高产高效,而且还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 ,同时也对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提高灌区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有裨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5月31日

 

 

 

 

 

 

 

 

 

            
作者:贾志成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