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水不仅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
|
2006-06-15
|
农民日报记者 张凤云
曾清楚地看到一个村庄是怎样一步步地富裕起来,而水却一步步被浪费和污染。村子里有很多小作坊,用了大量的水,然后又把这些用完的被严重污染的水直接排到村子的池塘里。几年下来,村子里的地下水全被污染了,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都泛着黄色的沫子,连衣服都不能洗,整个村子喝的都是买来的桶装水。没有谁来管这个村子的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靠的只是人们的自觉,可是人们的理性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程度。
目前,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民盼望农作物成长的时候能多下点雨,可是同时又有太多的人在肆意挥霍水资源,在水多的时候没有节制地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农田,而在没有水的时候,只有望田兴叹,听天由命,却不曾联合起来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来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局面。
仔细想想,要中国的农民真正自发联合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用水这件事上,农民的利益是分散的,也极少有人把眼光放得那么远,想到长久的用水问题,想到整个国家的用水问题。或许有些人也会想到,但是只靠少数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比如滴灌,农民也知道它的好处,省水、省时、省力,肥随水动,还可以增加亩收入,可是前期的投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农民会觉得不合算,风险太大。再如,当汩汩的流水从田间地头走过的时候,农民的第一反映就是把自家的田地喂饱,很少会有人想到应该适度用水,把水节约下来留给下游的农田,用于下游的生态,因为这些与他们干涸的土地比起来显得太遥远了,在他们的眼里,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土地,是能打多少粮食,能换回多少收益,至于下游因此而产生的干涸的河道、濒危的生物,一时间很难让他们有所触动。所以要真正做到节水,做到全国性的节水,靠人们的自觉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从整体上进行整合,要有一个规划,实行统一调度。
当然,有了统一的规划和调度还并不能保证把节水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农业用水也是这样,现在很多地方在农业上实行阶梯水价,定量管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确定每亩地配给多少水,超出规定的水必须以高出平常的价钱购买,超出越多,价格越高,结果证明效果很明显。以经济杠杆来调节水的节约往往要比靠人们的自觉性更有成效和更具稳定性。
我们不能到了像以色列那样缺水的程度才去唤醒大众的节水意识;我们也不能在环境已经恶化到异常严重的程度才去坚定人们节水的决心。或者我们在宣传节水的时候不需要做很多广告,也不是让人们到那些连水都喝不上的地方看看,身临其境地接受一下视觉的冲击。我们需要的是在整体上实行制度的强制性规定,统一规划、布局、调度水资源;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而使水的利用具有长久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
作者:张凤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