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只要有水就什么都有了


2006-06-15

  中国青年报记者 李松涛

  提起节约用水的意义,地球人都知道。

  生活在北京的我们,缺少了水,生活将一团糟。但对于水的理解,可能也只是肤浅到这种程度。对于节约用水的动力,可能很多人都是循着经济杠杆在走:节约几吨水,就能减少一点生活开支。

  但在西北,水的意义就不再这么简单。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水就意味着生机,如果没有水,这里就是寸草不生的荒漠,而一旦有了水,城市、农田、绿树,一切就都有了。

  这种感觉,从在兰州走下飞机,直到走入新疆,一直伴随着我。从兰州机场到市区,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透过车窗望去,一片又一片蔓延的黄色刺得人眼睛发酸。这个季节,在南方,或者说在北京,也应该已经是绿树成阴。而在这里,道路两旁却仅有星星绿色在柔弱地晃动。因为蒸发量大降雨量小,这仅有的一点绿色也是耗费巨资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种植才保留下来。

  这种感觉,来到了新疆变得更强烈了。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到达石河子市之前,我以为那只是另一个干旱缺水的城市,因为历史上,这里本就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然而当真实的石河子市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一行所有人几乎都惊叹不已:这里到处都是花团锦簇、郁郁葱葱。据介绍,这座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边缘的城市,竟然有300余万株绿树,绿化覆盖率达到41%,并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称号。而在解放前,这里只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镇,到处是荒地。从荒漠小镇到花园城市,当年兵团战士从天山引来的雪水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缺水,老塔里木河上的一个村子“英苏”最终人去村空。当我们双脚踏上塔里木河的老河道,那已经是沙漠的土地仿佛还在诉说着这个村子过去的美好:这里的村民曾经靠捕鱼为生。

  当我们顺着塔里木河考察时,不需要问,只要看看沿途植被的变化就能知道,哪里有水,哪里缺水。

  水,对西北地区来说就意味着生存,因为在西北地区,农业用水占了整个用水量的绝大比例,新疆的农业用水更是占到了整个用水量的94%。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1996年开始实验的膜下滴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只用过去一半的用水就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技术,就是通过管道,把每一滴水都渗透到农作物的根部,每一滴都不能浪费。

  兰州市内一座名为“黄河母亲”的雕像让人记忆深刻,没有到过西北地区的人们可能不会理解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母亲,不仅仅是因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更是因为黄河水给了整个流域的人们以生机。

  我想,这个比喻对其他地方来说一样形象:水就是母亲。
作者:李松涛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