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要有水资源承载力观念 |
|
2006-06-15
|
新华社记者 姚润丰
尽管水资源缺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却认识不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近日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联合举行的形势报告会上明确指出,衡量人与自然和谐有两个重要指标,即两个承载能力:一是资源承载能力,二是环境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适应和提高资源承载力,要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适应和提高环境承载力,要靠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这两个承载能力中,水资源都是首要因素。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瓶颈制约警示我们:建立节水型社会已经刻不容缓。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工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内,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反之,发展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是记者近日随同“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西北、华北地区采访中最深刻的体会。
“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简单一句话,却意味深远。从2002年起,在水利部的安排下,黑河中游的张掖市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在这项试点中,张掖率先展开水资源承载力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对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并对单位产品、单位面积和人畜饮水实行定额管理。同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维修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成效,不但保证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还使黑河重现滚滚波涛,东、西居延海也再现碧波荡漾。
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既是对传统水利观念的最大挑战,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根本措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南岸灌区针对沿黄工业项目缺水和农业自流灌区节水潜力大的现状,引导水资源从效益较低的农业向工业转移,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缺水的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多年来也一直坚持节水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实施,促进水资源由用水效率低向用水效率高的产业流动。对造纸、印染等一大批高耗水企业,进行压缩、淘汰和并转;对用水效率高的企业,在嫁接改造、资金投入和水资源分配等政策上给予倾斜,近几年全市投入1.1亿元,完成节水技术改造200多项,节水50%。目前,天津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等六大优势产业为支柱的节水型工业产业结构,耗水量大的产业占经济结构比例大幅度下降。
历经这次大型采访活动,记者还深切感受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用户,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政府重视是关键,需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政府主导下推进的同时,无论是缺水地区,还是丰水地区,都要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还要注意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 |
|
作者:姚润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