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水制度是重要保证 |
|
2006-06-15
|
科技日报记者 罗晖
作为一名科技记者,在5月下旬随“节水中国行”记者团华北组采访的初期,我关注的主要是技术在节水中的作用,并且如愿以偿。无论是北京温榆河的治理还是非常规水资源为天津“解渴”,先进技术都不可或缺。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制度,也多少理解了水利部汪恕诚部长那句话的深刻含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形成节水机制。在这些天马不停蹄的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北省白洋淀。
5月25日,记者团和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起来到了有着“华北之肾”美誉的白洋淀。水不是很清澈,但不是想象中的混浊,不多的当地百姓在芦苇荡中忙着自己的生计,整个水面看上去恬静、温馨,两个月前因来水污染导致的大面积死鱼之痛似乎正在被淡忘。但是,白洋淀所在的安新县副县长刘春林告诉记者,白洋淀每年都面临着干淀的危险。上游排入的污水等于是雪上加霜,使本来就缺水的白洋淀的生态与环境进一步恶化。刘春林说,因为雨量小,1988年以后白洋淀就没有过大的来水,再加上浅碟形的地貌特征,年蒸发量在1亿立方米左右,从1988年至今已经补水14次。他希望能够建立长效的补水机制,解白洋淀之困。对于刘春林的建议,河北省水利厅厅长韩乃义表示赞同,但他同时指出,治污必须和调水同步,否则白洋淀缺水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据韩乃义介绍,白洋淀是河北水利部门的一个沉重包袱,省内基本无水可补,而从黄河调水成本又太高。
看来,白洋淀的“死结”就在于污水和缺水两方面的相互纠缠,政府官员的政绩观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绿色GDP,仅靠补水根本无法使白洋淀走出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不久前谈到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时曾指出,要把节水与治污结合起来。在研究水的使用时,必须同时研究水的排放。在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同时,必须研究和认定排水的许可。但是,从白洋淀的问题中,我们发现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滞后。任何好技术的应用,都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
此次采访,记者团到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农村的用水者协会。不论是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建立总量控制、节奖超罚、协会自治、市场激励、群众参与等有效措施,当然也包括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使节水率多在30%以上。而在天津财经大学采访时,记者团了解到,该校每个学生都有一张用水IC卡,打水、洗澡均需刷卡,使大学这个用水大户成了节水模范。临行前,学校副校长对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可千万不要鞭打快牛,别削减我们的用水指标。”当水利局的同志告诉他,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正在开展水权交易的试点时,他显得很高兴。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用水者对节水制度创新的渴望与期盼。 |
|
作者:罗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