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眼中严恺:弥留之际还在念叨长江航道 |
|
2006-05-09
|
薛鸿超和陈志昌大学毕业后一直跟随严老工作,50多年来陪伴其左右。在工作中,和蔼可亲的严老师变得异常严厉。在两位老人眼里,用“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这句话形容严老的工作作风非常贴切。 薛鸿超深情地说:“老师一生操劳,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这是他一生的心血。”薛鸿超说,恩师从1958年开始着手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无数次实地勘察,与基层技术员反复探讨,这一研究长达40年。1998年,国家投资150亿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终于开工。一期工程后,长江河口航道从原来的6.5米深增至8.5米,一下子能让2.5万吨的船只开到南京。2005年二期工程结束后,5万吨巨轮可开入长江航道。目前正在施工中的三期工程竣工后,长江河口航道深度将增加到12.5米,可供10万吨超级油轮航行。” 陈志昌是此项工程的负责专家之一,他说:“1998年工程开工后,老师无法到现场勘察,每周听我汇报工作,及时给出意见。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病重。” 陈志昌说:“和他的姓一样,恩师主要的工作作风是严格。他以身作则,带头严格要求自己。”陈志昌说,务实是严老身上最值得人敬佩的作风。他事事必须亲自调查,从计划到实施步骤要求扎实。1961年,严老带领水利专家下苏北调研,解决“闸下泥沙淤泥”问题。几天内来回于十几个问题闸之间,饿了啃干馍,困了合衣睡在草垛上。每到一处,他要求大家必须现场调查、测量,与基层技术人员商量。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06年5月8日 |
|
作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