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连水文、爱心在测站”活动
为加快水文事业发展,2004年7月,省水文局党委发出了“真情连水文、爱心在测站”的倡议,支持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部门走出机关,联系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到水利系统最艰苦的水文测站去,向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的水文测站干部职工学习,接受教育,尽心竭力为基层服务。
对基层水文职工的深情厚谊和关爱,进一步推进了湖南水文现代化的建设。
走近湖南水文第一部法规——《湖南省水文条例(草案)》
水文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水文法律。据介绍,即将颁布施行的这项条例是湖南水文划时代的一个产物。《湖南省水文条例(草案)》将已经成熟的经验、做法以法规形式固定了下来,规范了全省水利行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为水利行业管理提供了以下法律依据:
这项条例依据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借鉴外省经验,结合湖南省水文工作实际,主要规范了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水文行业管理制度。重点建立了四项制度:建立水文从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专用水文站统一管理制度,建立水文水资源资料统一汇编制度,建立水文水资源资料使用审定制度。
二是关于水文投入机制。建立稳定、合理的投入机制是水文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是关于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这是开展水文工作的重要条件,是采集水文信息的基础。
数据展示水文
9249万元:“十五”期间,全省完成水文基础设施投资9249万元。
6个文件: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6个有关加强水文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和行政规章。
2个水情自动测报示范区:建成了常德、湘潭2个水情自动测报示范区,初步完成了全省水情信息网络系统和国家水文数据库的建设,湘江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基本建成。
81%、85%的普及率:81%的测站配备了冰箱、电视等生活娱乐设施,基层水文测站计算机普及率达85%。
30分钟到报时间、差错率低于1.5‰:水情信息到报时间缩短到30分钟,情报差错率低于1.5‰。
“三个什么”大讨论
2004年7月,在全省水文系统深入开展了“我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做了什么”的讨论活动。活动要求与个人、部门、单位的实际工作结合,不但要求找出个人能力上的不足,还要找出各单位、部门在制度建设、内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也给内部管理提供了一次“检修”的机会。这次活动反响强烈,使全省水文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振奋了职工精神、凝聚了队伍人心,为稳步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湖南水文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山洪灾害防治
湖南是全国山洪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省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山洪防治工作,率先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制订工作。结合湖南水文自身站网的优势和专业特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采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先后研制了慈利、绥宁、石门等多个山洪监测与预警系统,成功地将山洪自动监测、通信网络、预警发布、防汛信息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山洪灾害防治中。绥宁项目成为山洪监测与预警试点样板,为全国山洪监测与预警试点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6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