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源远流长,她以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却得不到有效治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人民治理黄河的新篇章。
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沿黄军民与黄河职工的共同奋斗,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初步形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依靠这一工程体系和防洪非工程措施,加上沿黄军民与黄河职工的严密防守,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黄河水资源获得高度开发利用,流域及下游引黄灌溉面积达到1.1亿多亩,同时为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提供了生活与工业用水,并通过实施引黄济津、引黄济青等跨流域调水,缓解了天津、河北、青岛等地区的用水危机;黄河干流上建成了18座水电站,水力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成为国家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8万平方公里,有效减少了入黄泥沙;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客观规律的认识,先后提出“宽河固堤”、“蓄水拦沙”、“除害兴利”、“上拦下排”、“调水调沙”等一系列治河方略,引导了各个时期黄河事业的发展和跨越。
进入21世纪,在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黄河水利委员会求真务实,创新思维,确立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并据此建立了“1493”治河体系。同时着力构建科学决策场,科学管理、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进行了全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标准化堤防建设、“三条黄河”建设等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人民治理黄河事业创造和积累了新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这里,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镌刻着老一辈创业者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凝聚着几代建设者的青春与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了人民治理黄河事业不断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实足迹。
今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年,为了总结历史经验,缅怀治黄先贤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黄河优良传统,推动治黄事业进一步发展,在年初的全河工作会议上,黄委党组把开展人民治黄60年纪念活动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随后又召开主任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召开纪念人民治理黄河60年大会、举办“黄河不会忘记”征文及主题演讲、举办人民治理黄河60年系列展览、在人民治河机构旧址立碑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并明确了 “隆重热烈、务实节俭”的原则,要求各单位、各部门积极组织,把这件盛事办好。
辉煌的事业必然成就辉煌的文化,辉煌的时代理应包含灿烂的文化。为了宣传好人民治理黄河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黄委要求宣传部门组织写作力量,以治黄理念及方略的演进、黄河千里大堤、调水调沙、大调水、水土流失治理和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建设等治黄重大题材,撰写了系列反映60年来治黄重大事件的宣传文章,在《黄河报》及有关媒体上发表。通过这些文章,讴歌人民治理黄河的丰功伟绩,总结其间的重大实践及其经验认识,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和黄河职工,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60年风雨,黄河与历史同行; 60年成长,黄河更加成熟。珍忆历史,继往开来,“十一五”时期,全河职工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治水新思路,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主线,全面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黄河网·黄河报 2006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