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到,黄河汛期结束,屈指算来,黄河已安澜60年,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一件盛事。”
黄河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徐福龄今年94岁,被称为黄河“活字典”。谈起黄河,老人满怀深情。
“1935年,我就到黄河上当河工,那时是国民政府治河。我上班头一年,就赶上黄河决口,此后我年年参与守堤,可黄河年年决口,有时一年要决口五六次,直到1946年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黄河才由乱到治,岁岁安澜。”
徐福龄说,黄河60年没决口了,这中间跨了两代人。许多人没见过黄河泛滥之害。黄河水少沙多,水走到哪里沙就走到哪里,水有多高沙有多高,会把农村、城市、道路、桥梁都埋掉。1938年,为了阻挡日军进攻,蒋介石下令在花园口扒口,造成豫东、苏北、皖北44个县一片汪洋。“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是当时真实写照。
如今重上黄河大堤,老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解放前的大堤是沙土堤,不到2米宽,大水一碰就决口,现在大堤堤顶就有10米宽,堤身厚100米,是一座‘水上长城’。”
徐福龄说:“过去治黄就是防洪,只管当年的事,第二年的事都没人管,人民治黄以来,如何兴利除害、治理好黄河,有了整体规划。”
“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新中国成立前,在黄河大堤上开口子引黄灌溉,想都不敢想。那时,在黄河大堤上一看,堤内是一片麦子,堤外是大片盐碱,青白分明。50年多年来,我们在黄河上建了90多座引水闸,通过引黄淤灌,大片盐碱滩变成了良田。”
徐福龄说,建国前,黄河干流上没一座水库,现在水库建了18座,还有一些正在建,有了水库,洪水能控制了,灌溉有保障,还能发电。1997年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时,当时85岁的徐福龄老人赶到现场观看盛况。
黄河在徐福龄老人心中奔流,如今的母亲河让他高兴,也让他心忧。
“黄河来水6成都被用掉了,用得太多黄河就断流。黄河指望着这些水来冲沙刷河槽,人们不能都用完。从前黄河没有污染问题,现在40%都的河段都污染了,发展工业是好事,但不能把污水直接排到黄河里。”
徐福龄说:“现在看,虽然黄河下游洪水问题已不太大了,但要把黄河治理好、保护好,让黄河奔流不息,还要加倍努力。”
来源:新华网 2006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