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文青
上海面临东海、背靠太湖、北挟长江口,属于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的典型平原感潮河网地区。与其他省市相比,这里江面宽阔,受洪水灾害相对较小,也没有专门设立的蓄滞洪区。然而,特定的地理环境,使上海在尽享渔耕舟楫之利的同时,也备受水患、台风灾害的困扰,它有着自身的防汛特点。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局长张嘉毅告诉记者,上海主要是防台风、防暴雨、防潮灾、防上游洪水威胁。防范的重点除了一线堤防外,还有城镇道路、地下空间、旧房简屋、低洼地区以及高空高空构筑物、建设工地等。
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淹不得,也淹不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上海地位作用的日益凸显、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上海的防汛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建国以来,全市在防汛设施建设上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目前,以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城镇排水“四道防线”为骨架,结合防汛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物资储备、防汛检查等措施的上海防汛新体系基本形成。
“四道防线”
构筑防灾减灾屏障
由于海平面上升、洪水下泄、河床淤积和台风涌潮顶托的多重影响,黄浦江潮位屡创新高。为防御潮灾威胁,上海市投入巨资,在全市建成一线海塘510公里,其中达到2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风防御标准的有95公里,100年一遇潮位加12级风标准的72公里,100年一遇潮位加11级风标准的294公里,其余49公里则是100年一遇潮位加不足11级风的防御能力。千里海塘,堪称防汛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则是千里江堤。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指挥、水务局副局长王为人介绍说,目前全市建成黄浦江防汛墙全长511公里,其中市区段全长294公里,可防御千年一遇潮位;上游干流及其支流段217公里,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黄浦江两岸已形成从吴淞口到江浙地界的封闭防线。
“我们还力求将防汛与城市生态景观有机结合起来。”黄浦江紫竹园段,绿草茵茵,长廊曲致,王为人说,上海市不断创新思路,改变以往政府单一投资形式,积极鼓励企业投资,将原本“墙比人高”的防汛墙改造成环境优美的景观平台,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亲水性。“只要时机成熟,我们将逐步推广。”
上海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之城市高楼林立、热岛效应明显,极易形成局地强对流天气和突发暴雨,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尤其是低洼地集中地区内涝严重。为此,上海市制定出相关的水利规划,将市郊分为14个水利片分片综合治理,目前已建圩区385个、圩堤2637公里,排涝泵站1116座、水闸1910座,平均除涝标准达到15年一遇,使低洼地区的挡潮、排水、除涝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就是第三道防线,区域除涝工程。
第四道防线是城镇排水系统。据介绍,上海市规划雨水排水系统361个,排水能力4138立方米/秒,服务面积84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216个,排水能力2290立方米/秒,服务面积423平方公里。已建的这些排水系统基本达到一年一遇排水标准(即每小时36毫米)。排水系统的建成,将使城市暴雨后积水问题得到改善,并逐步消除居民水患之苦。
防汛信息化建设
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四道防线”再牢固也只是防,如何做到汛前尽可能多地掌握汛情,以提前作好抵御各项灾害的准备,这才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的事儿。防汛信息化建设,在防汛斗争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来到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一个“水务公共信息”超大屏幕立即印入记者眼帘,屏幕分为了许多小块,包括有实时信息、暴雨积水信息、台风信息、防汛应急管理等等,各项汛情信息显示无遗。
该中心主任胡传廉介绍说,近年来,通过整合水利、气象、海洋、海事、水文等部门的实时信息,先后建成了信息采集系统、设施管理系统、调度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水情、风情、雨情的远程实时采集和传输,海塘、泵闸、堤防设施、险工险段以及防汛物资的数字化管理,重要防汛节点的远程视频监控,多部门的远程会商和指挥,灾情信息的实时更新,防汛信息的即时群发,为防汛指挥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报送各类防汛信息,是做好防汛应急决策、指挥调度的重要依据。”张嘉毅说,今年上海市还将按照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处理实时化、决策智能化和指挥可视化的防汛信息化目标,继续加大建设和应用的力度,重点开展防汛风险分析、应急管理和数字化防汛预案等的建设,并通过实战演练等形式,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努力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加强防汛督导
确保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把防汛工作做在前,做到实处,是确保安全度汛的关键所在。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均建立由政府领导挂帅、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防汛指挥部,具体负责本区域防汛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各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也建立了防汛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张嘉毅介绍,对今年的防汛准备工作,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在去年汛期一结束就作了专门部署;今年4月份又结合传达贯彻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两次全市性的防汛抽查。汛前,还将再组织一次全面的防汛大检查,以防地面暴雨积水、防堤防渗漏出缺、防高空坠物伤人为重点,进一步抓好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没有检查过的地方不放过,检查中发现隐患和薄弱环节的不放过,造成隐患和薄弱环节原因没有弄清楚的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责任人不明确的不放过,发生人为责任事故的责任部门和人员没有处理的不放过”,以及时消除各种防汛隐患。
同时,上海市还认真修订细化了人员撤离转移预案,进一步完善了预警体系,强化了抢险救援体系。近期,上海市防办已启动了《上海市防汛工作手册》的编写工作,并将编写《市民防汛防台小常识》,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各种防汛常识贴近民心、深入民心,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不断增强全民防汛的整体合力,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尽最大可能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中国水利报 2007年5月25日